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一带一路”外交战略与习近平道义领导力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柏学翥
日期:2015-06-08 18:34:01
观上来说,在“新丝绸之路”战略竞争的初始阶段中,美国是主动的攻势方,中国是被动的守势方。但是,按照道学战略领导力宏观“用势”理论分析,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在“格物悟道”层面,由于受企图独霸世界的私欲野心左右,无法做到“无私无欲”地遵循“道义”原则,就必然在战略概念提出之后,无法确立正确的战略方向、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以及实施妥当的战术策略,更谈不上形成必胜的战略态势了。因此,从2009年至今,美国也只是在相关论坛上炒作概念,没有具体的行动。相比之下,中国尽管提出概念的时间比较晚,但在第一阶段所提出的战略倡议,就遵循了道学战略领导力的基本原则,高举“道义”大旗,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目的是继承和弘扬和平友好、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古代丝路精神,进一步促进亚洲国家相互了解与信任,推动亚洲的经济一体化建设,为亚洲的和平稳定与共同发展做贡献。
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在时间上比美国晚,但是属于深谋远虑、符合时代发展大趋势的战略,其理念及其内容不仅符合中国经济内部发展趋势,同时也符合世界人民渴望合作共赢的发展大势,成功上升为国家战略就不足为奇了。不仅如此,这一战略很快得到了沿线绝大多数国家的热烈支持。尽管美国极力阻挠,支持这一战略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还是在21个亚洲国家共同参与下顺利成立。甚为有趣的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英国不顾美国的颜面,于2015年3月12日率先申请加入“亚投行”创始国行列,从而导致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入“亚投行”。截至创始国申请截止日期3月底,除美日之外,有48个主要国家加入了“亚投行”创始国行列。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首战告捷,在初始阶段形成了“势如破竹”的局面。国际媒体甚至把中国“亚投行”的成功建立作为中国强势崛起、终结美国世界霸权的标志性事件。
在分析习近平的“一带一路”战略时,我们可以看出,在“格物悟道”层面,它首先“遵循大道”,即在提出战略概念环节,提出的战略愿景充分考虑了亚洲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诉求及其愿望,符合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发展的大势;在“全局谋划”环节上,做到了“通权达变”,即在美国率先提出“新丝绸之路”概念后,我方没有盲目反对,而是权衡利害之后顺势提出更加包容、更富有博爱精神的“一带一路”倡议;在“统筹用势”环节,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也始终在“确保正义”原则下实施,提出继承和弘扬和平友好、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古代丝路精神,促进亚洲国家相互了解与信任,为建设命运共同体而努力。此外,在“循德定法”环节,做到了“法无定法”,即在美日等国阻挠、印度举棋不定之际,进一步提出“一带一路”将包括欧洲各国,得到了欧洲绝大多数国家的响应,也进一步团结了印度和俄罗斯,从而在战略态势上彻底孤立了美日等国;在“依法施术”环节,中国也“巧用战术”,利用各种国际既有平台和新创建的平台,如已有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博鳌论坛、“中印孟缅经济走廊”“中国与海湾国家自由贸易区”谈判以及创建“亚投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