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如何破解官商交往无道的困局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罗玉亮 日期:2014-06-03 18:44:18
  现在社会诱惑太多,围绕权力的陷阱太多。尤其是在唯GDP的时代,“官为商”“商为官”,官商交往无道、“勾肩搭背”、坑害国家集体利益的现象相当严重。从查处的一些官员腐败案例不难看出其中的道道,特别是一些有能力、能干事的干部,被少数商人“拉下水”,实在是干部本人的不幸、我党的不幸、人民的不幸。综观其中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因“需”而“勾肩”。这个“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组织上讲,是我们对干部的任用标准与考核体系出现了问题,看干部只重视“显绩”,不注重“潜绩”;只唯GDP的增幅,不唯群众的幸福指数;只要领导满意,不要群众满意。厂房盖得越大,楼房盖得越高,马路拉得越宽,负债负得越多,干部就越可以贴上“能干”的标签,被委以重用。用人导向和考核体系成了官商交往的刚性需求。从干部本人来说,要想让领导看得见、地方有改变、经济有增幅、问题不突出,唯有招商。从发展的起始阶段来说,我们不否认招商对于一个地方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但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许多地方仍然把招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全民招商、专业招商,层层下指标,层层传压力,实际上就给了一些打着“商人”旗号的骗子可乘之机。上级的刚性压力,压出了干部的刚性数字,成为了官商交往无道的重要推手。从真正的商人角度来说,一些沿海发达的地方由于资源、劳力、市场、运输成本等原因,的确需要向内地转移,需要进行“择优”,官员与商人因共同的需要进行适当的交往也是正常的,但交往的过程中,许多商人发现与官员的交往并不那么容易,一旦投资下去,“困难”接连不断,当初的“优惠”变“忧愁”,承诺的“利益”变“利诱”,服务“便利”变“币利”,要想真正把企业办好必须有官员的保护。也正是组织的需要、干部的需要、商人的需要,为官商“勾肩”提供了渠道。
  二是因“利”而“搭背”。这个“利”就是官与商共同的利益。官员与商人打交道多了,本来的“官道”也有了商人的“气息”,本来的“商道”也有了官场的“气息”,最终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尤其是在国家制定土地出售分级定价、挂牌出售等刚性规定之后,原来相互间因“需”而“勾肩”变成了升级版的因“利”而“搭背”,商人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给官员送钱、送物,用“少钱”换“多钱”。从查处的一些官员腐败案例可以看到,本来1000万元的土地收入,在商人送出200万元的贿赂之后,就可以从账目上走一趟然后再回到商人的手中。本来需要挂牌出售的土地,经过相应的程序,中标的唯有私下商谈好的一家。许多土地款名义上收了,实际上却在暗中流失了。正是“利”字,让“官道”与“商道”成了“无间道”,官员与商人名义上各走各的道,实际上走了地下的“通道”,走了一条道。
  三是因“言”而“称兄”。这个“言”就是商人们为了让自己的利益固化而在政府内部寻找到的代言人。他们虽然不是同姓也不是同胞,但是比同姓同胞的兄弟还亲,在不熟悉的外人眼中就是“手足”,而维系他们关系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