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前沿
“后GDP时代”领导干部工作思维的转变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湘柱
日期:2014-03-28 16:29:35
解实际情况,经过深入调查分析,才能了解群众所盼所想所需,才能科学决策。领导干部要慎思笃行,从实际出发,不能为了经济发展就乱“拍胸脯”保证,不切实际地给予群众承诺,过后却不了了之。三要高屋建瓴,注重持续。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追求个人政绩,不惜债台高筑,不切实际地乱铺摊子、乱上项目,靠举债乱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弄得民怨沸腾。因此,领导干部要站得高、望得远,从大局出发,在发展时多注重科学化、持续化、人性化,为自己戴上盲目举债的“金箍”,杜绝寅吃卯粮、举债发展。不能抱着“拍屁股”走人的侥幸心理,为了凸显政绩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发展经济,随意践踏群众的利益。否则,最后只能由自己买单,把自己逼上“断头台”。
三、用“心”做事,完成由“急”到“缓”的转变。马斯洛曾说:“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可见,心态对人的影响至深至远。“后GDP时代”领导干部要改变急于求成发展经济的不良心态,把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致力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心态要“稳”。正所谓“欲速则不达”。领导干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要“稳”字当头,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实,把基础打牢,把群众利益维护好。在工作中,要更好地把握规律性,防止盲目性,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中找到平衡点。切忌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数量,陷入经济发展恶性循环的怪圈。二是心态要“平”。有的领导干部看到其他地方,特别是毗邻地区GDP规模越来越大,就会出现心态失衡现象,为了所谓的面子和政绩,盲目跟风,不切实际地发展“数字化”经济,最后只能自食其果。因此,领导干部心态一定要平衡,根据地方实际发展经济,刹住攀比之风,用全面、理性的视角去看待地方的发展,而非“唯GDP论”。三是心态要“正”。“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领导干部品德要“正”,心态也要“正”,既不能因为取得一些成绩就骄傲自大,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暂时无法适应新的政绩考核标准而一蹶不振,打“退堂鼓”。领导干部要摆正自身位置,充分发挥优势、规避劣势,遇事坦然处之,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四、用“脚”践行,完成由“上”到“下”的转变。在“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下,很多地方领导干部把重心放在应对考核上,一味追求GDP。工作重心在“上”,即以上级为中心,以为领导服务、迎接上级考核和检查为重心。“后GDP时代”领导干部要实现工作重心由“上”到“下”的转变,把工作重心下移,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主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一要走基层问民情。领导干部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脚往基层迈,经常走基层、访农户,体察民情、体验民生,向群众嘘寒问暖,了解群众的诉求和想法,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二要为群众改作风。只要是合理的意见和建议,领导干部就要顺应民意,勇于接受和改正,敢于创新。要经常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改掉一些“假、大、空”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