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前沿
从管理到治理:领导者如何引领单位建设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肖俊华
日期:2014-03-18 15:53:23
分化现象,领导者要从重领导作用、轻多方参与的治理模式向领导主导、员工参与的共同治理模式转变,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稳妥处理各种矛盾,协调各类内外关系,当好上级部门和单位员工的沟通者、反映员工诉求和意见的表达者、化解单位利益矛盾的协调者。
三、从“管控”到“协商”,实现单位治理方式的转变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民主政治的步伐正在加快,群众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新时期的领导者要树立现代领导理念,不断改进单位治理方式,妥善应对不断变化的单位情势。一是要变命令为协商。在单位决策中要少一点行政命令,多一点集体协商。在单位重大决策事项中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杜绝决策“一张纸”;在大额资金使用时要坚持财务开支透明,杜绝花钱“一支笔”;在干部选拔调整时要科学规范选人用人各个环节,杜绝用人“一言堂”。二是要变刚性为柔性。领导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整合现有资源,不断完善和拓展员工参与单位重大决策的渠道,形成工作合力,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群众重访”为“干部回访”,变“被动截访”为“主动接访”。三是要变管理为服务。领导干部要以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变“指手画脚”为“贴心服务”,变“被动执行”为“主动服务”,在“面对面”沟通中密切干群关系,在“心贴心”交流中提升决策水平,在“实打实”服务中推动单位发展。
四、从“事后”到“源头”,实现单位治理环节的转变
加强和创新单位治理,领导干部要将治理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治理环节从事后“灭火”转向源头“防火”,治理手段从重行政手段转向重法律、重自治等多种手段,从源头上减少单位矛盾和冲突。一是要重构领导与员工的互信。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数量不断攀升,其症结在于官民矛盾、上下矛盾增多,民众对领导的信任度降低,这种信任危机严重危及党的执政根基。领导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和民意导向不动摇,主动服务、积极服务、热情服务,注重政策执行前的宣传,重视政策执行中的监督,重视政策执行后的反馈,将以民为本落到实处,将惠及群众落到实处,将促进发展落到实处,以此提高公信力,化解上下级之间的信任危机,提升基层员工对上级领导的支持度和信任感,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二是要推进单位治理阳光透明。新媒体高速发展,社会透明度越来越高。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是最好的试金石。领导干部要放下对立冲突、压制管治的传统套路,真正站在基层群众的立场,少一些“替民做主”,多一些“让民做主”。要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拓宽单位员工意见反馈渠道,实现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三是要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党的十八报告强调,“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网络交流的重要性、必要性,在单位积极开展互联网建设,抢占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