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精彩阅读
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胡上山
日期:2013-03-01 15:43:43
驾驭全局的能力。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二是加强对群众性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群众性组织的积极作用,协调不同的阶层或利益群体,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睦。三是做好统战工作,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二、新形势对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在当前社会转型这个特定时期和背景下,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既给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并对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1.科学的执政意识对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政意识,主要是指党的执政地位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在党的组织和党员头脑中的反映,是执政党的精神支柱。实践证明,执政意识的强弱决定着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强化执政意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在执政意识方面,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危险倾向:一是有些基层党组织缺乏“长期执政”的忧患意识,没有执政的危机感,对执政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二是有些党员干部没有“执政”的概念,他们把个人“从政”仅仅看成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手段,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执政”岗位上工作;三是有些同志出现了信仰危机,得了执政“疲软症”,认为共产党能否执政无所谓,只要能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管什么党执政都可以等。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对此绝不能含糊和掉以轻心。
2.重大的执政使命对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执政使命,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当前,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履行执政使命方面,与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基层党组织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深、不透,在发展过程中脱离实际,追求个人政绩,有的甚至劳民伤财;二是有的党组织满足于“看摊守业”,缺乏闯劲和创新;三是有的村党组织书记“双带”能力不强,自身及村民生活都还比较贫困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越发展的内在动力。
3.严峻的执政环境对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执政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对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体制的影响,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比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加速向经济发达的中心城镇集聚,但这些中心城镇的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缺失,权责不匹配;人多地少矛盾特别突出,由此带来的要素资源供给紧张、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人口负担过于沉重等问题也十分突出。面对这些情况和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那么群体性事件将会不断增多,进而危及社会稳定。
4.薄弱的执政基础对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键在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党组织自身看,农村人才奇缺,尤其是一些贫困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村党支部出现“老”、“弱”的现象;有些企业党组织书记身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