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增强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程序保障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袁 莹 日期:2012-10-29 08:32:34
但相对而言较难发出支持的声音和采取支持性的参与行动,需要决策者积极动员这部分公众参与,以形成不同类型公众参与行动之间的平衡。与此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和借用第三方公众,尤其是客观中立的专家和公众人物。由于这部分人超脱于具体的利益纠纷,能客观公正地发表意见,因此,他们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三方公众的参与不仅扩大了参与的范围,还能提升决策的质量和科学标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参与能够给利益损益双方因直接利益对峙和冲突形成的僵持局面注入缓和的因子,有助于打破僵局。决策者遴选参与者必须考虑到公众的代表性,切忌通过管理者的选择来操纵公众利益表达过程。操纵虽然能暂时获得效果,但是真相一旦被揭露,将会引起公众强烈反感。
  界定了公众参与的范围后,就可以按照界定的范围选择公众。
  四、确定公众参与的途径
  公众参与决策的途径主要有问卷调查、电话问询、网络平台表达、公众个人接触、分散式的利益群体接触和整体接触等,不同的参与形式适合不同的公众类型和参与程度。问卷调查、电话问询、网络平台表达等形式适用于无组织化的公众,适用于获取决策信息的公众参与类型;公众个人接触比较适用于邀请专家权威和公共意见领袖参与决策,适用于程度较深的参与;当面临较大群体的反对者参与时,要采用分散式的利益群体接触方式,而不能采用整体接触方式,以免不同的反对者结成同盟;对于意见较多且相互冲突的公众类型,决策者可以采用整体接触方式,既让公众知晓决策者所面临的多元利益冲突困境,又增进各利益方的相互了解,为寻求妥协和共识奠定基础。
  五、综合公众的意见形成决策并公开决策过程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就可以最终形成决策。客观地说,任何一项决策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或多或少都会有反对的意见。因此,一项科学的决策应当争取到尽可能多的人的支持,同时将反对的意见尽可能地调和到最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决策形成之后,可以向公众公开在决策过程中的公众意见征求情况、意见采纳情况以及决策最终形成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公众充分体谅决策者,尤其有利于赢得对决策持反对意见公众的理解。
  六、组织由公众参与的决策执行监督
  一项决策最终产生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落实,再完美的决策,如果不落实,最终也只能停留在纸上。在监督决策落实的过程中,可以广泛组织公众参与其中,发挥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公众的监督确保决策落实。其实很多时候参与决策的公众本身就是执行者,让公众自己监督自己,更有利于决策的落实。公共决策执行后,可以在上级验收或专家验收的基础上邀请公众代表参与决策执行结果的验收,对决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同时邀请独立的社会民意调查机构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评判决策落实的效果,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
 
  (作者单位:中共云南楚雄州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 凉 风  
  E-mail:ldkxlf@sina.com  
  电  话:0371-6392629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