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微博问政”须提升领导干部“微素质”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周建章
日期:2012-01-09 09:34:41
屏障,将走近民众作为前提,将转变作风作为关键,将改变政风作为目的,疏堵结合应对网络舆情,及时解决好网民的疑问、需求和困难。二要搭建起现实与网络互动的“直通桥”。创新政务微博管理机制,明确任务、规范标准,配强工作力量和管理队伍,坚持眼睛“向下看”,把政务微博编织到最基层去,真真切切地关心、关注群众的酸甜苦辣与喜乐忧思,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真正使政务微博具有强盛的生命力。三要实现“微博问政”的常态化。没有制度的推动,政务微博很可能会成为“一阵风”,只在某个时间节点上热度特别高,这个节点一旦过去就迅速降温。同时,没有制度约束,政务微博也完全有可能成为一种因人成事的现象,随着领导的更换而变得不稳定。 二、“微博问政”互动在“网”内,工夫在“网”外,提升领导干部的“微素养” 面对网络,领导干部无外乎以下几种表现:一部分身体力行,直面网民;一部分匿名“潜水”,静观其变;一部分作壁上观,指指点点;一部分视若无睹,掩耳盗铃;一部分心生惧意,想远离网络。 在微时代,只有学习而不是逃避,才能真正适应形势。一要提高语言艺术。党政机构和领导干部的微博是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新方式。微博交流力戒空话套话,应该从家长里短、人情事理入手,体察老百姓的疾苦冷暖,对网友的批评要持宽容的心态。微博平台草根化的话语环境,对话语表达方式提出了特殊要求,“官话”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假、大、空”更会徒增笑柄。领导干部微博发言必须摒弃陈旧的话语体系,学会个性化表达、人性化表达。领导干部要重新学会说话,不讲官话大话,而讲白话、百姓能听懂的话。二要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素养。网络素养是指领导干部对于网络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利用网络更好地做好党政工作、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能力。网络素养是新形势下衡量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面对无处不在的新兴媒介,面对经常监督政府的网络媒介,与其埋怨、害怕和躲避,不如去了解它、面对它,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此外,还要具备真诚的态度,塑造良好的形象,掌握面对媒体的技巧。领导干部要尽快了解与网络打交道的常识,避免出现“雷语”、“雷行”。 三、“微博问政”要“到位”而不“越位”,找准微博角色定位 领导干部在“微博问政”中的角色定位不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官腔十足。以领导者自居,回复网民要么不痛不痒,要么大道理满天飞;对待网民反映的具体问题,在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要么动辄“严肃查处”,要么轻描淡写“正确对待”。二是夸夸其谈。交流之前不做准备,交流时一味地追求和群众打成一片,自始至终等同于一般网民。讨论时没有主见,回复时一味附和,甚至带有牢骚,对热点话题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不依据法律法规作正确引导,而是随便评论,凭兴趣爱好夸夸其谈。三是人为对立。想当然地认为网络问政就是提供反映问题的渠道,把解决民生问题当成网络问政的唯一目的,对直指个人或者组织的尖锐问题如临大敌,要么严肃批评,要么避而不谈,语言缺乏艺术和温情。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角色定位不准而产生的职责不明、程序不清、语言不当、态度不端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