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治疗“能力不足症”靠制度给力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周建章
日期:2012-01-04 17:25:54
此,要加强能力建设,达到不断完善和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结构的目的,就必须形成组织培养和干部个人努力互动提高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一要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拓宽年轻干部能力建设的动力源,选任干部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年轻干部;班子有空位时优先安排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班子中没有合适人选时,向社会公布空缺职位、任职资格和条件、选拔方式和程序,公开选拔年轻干部。二要采取下派锻炼、轮岗交流、外派挂职、上挂跟班学习等办法,拓宽干部能力建设的途径,让干部在实践中经受考验,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三要研究制定“提拔不挪位”办法,调动干部发展创业、锐意进取的积极性,对那些任职时间较长、能力较强、实绩突出、群众公认,但因领导职数、结构要求以及工作需要等因素不能提拔到上一级岗位使用的干部,可在核定职数允许的范围内,或依据“先进后出”的原则,提高其级别待遇,留任原职务。要通过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互动激励办法,引导和激发干部不断增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使有能力的干部脱颖而出。 三、要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下工夫,着力构建多维淘汰机制。干部的能力在干部选任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对用人导向产生的影响是极大的。用一个能人,可以造福一方百姓;用一个庸才,会贻害一方事业。正确的用人导向是创造培养干部良好氛围的关键环节,用好一名干部,可以激发广大干部奋发向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多维淘汰机制,在干部队伍中形成“无功便是过,平庸即是错”的从政氛围,切实解决好“干部只要不犯错误,就可以终身占位”的问题。一是试用淘汰制。对新提拔、任用的委任制干部,在试用期和考察期满时,经考核不称职的,由组织上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免职或降职手续。二是能力素质淘汰制。主要依据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素质,即决策能力、用人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试行基本素质考核和现实表现考察双轨运行的办法,对领导干部进行定量定性考评。定量考评主要侧重于能力素质方面,通过综合运用模拟测试法和卷面考试等办法,对领导干部进行岗位能力素质达标考评。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表现考察的情况得出干部的定性考评结论。对那些能力素质不能达到人岗相适要求的,要坚决予以调整直至淘汰出领导干部序列,从而促使领导干部形成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的良好作风,不断提升干部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三是实绩淘汰制。实绩是一个干部德、能、勤、廉和素质的综合效应,最能反映干部的能力。实绩淘汰不完全等同于末位淘汰,其主要取决于一个领导干部在一定时期内有没有岗位作为和岗位实绩。适用这一制度,应综合考虑该岗位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关键是看该岗位绩效的曲线走势。领导干部的实绩,既与干部个人的能力素质等内在因素有关,也与客观环境及班子群体等外部因素紧密相连,因此,在实施实绩淘汰制时,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正确把握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个人作为与领导群体作为、显绩与潜绩、失当与失职等关系,从而使实绩评价标准更科学,实绩淘汰结果更准确,实绩淘汰办法更可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ld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