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社会转型视野下开放式组织生活问题研究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中共宁波市江北区委组织部 日期:2011-12-14 09:55:32
容、形式到参加人员都要相对开放,比如打破以往仅向本单位党组织党员开放的模式,可根据活动内容,适度向外来党员和党外群众开放,增强在群众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让党员不仅能够自主选择参加其他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还能够主动和便捷地参与到对组织生活的具体策划、主题选择、方案制订和形式确定等过程中来。
  4. 服务性。开放式组织生活注重扩大党员与群众的互动与接触,强调在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中去定位,在认真研究服务群众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确定活动主题,改进活动方式,使党组织生活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服务需求的变化,把联系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做深做细,使党员在为社会服务中展示风采,努力实践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5. 灵活性。在市场经济进程中,社会流动性的增强,使“每个党员都有相应的组织加以管理”这一最基本的管理原则面临挑战,相对稳定的党组织生活模式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开放式组织生活强调根据实际变化,在思路上体现灵活性。党员必须参加组织生活,但具体方式可以灵活,在形式上采取小型、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在标准上坚持“基本型”规定动作与“主题型”个性特色相结合,在组织上对活动的要求、内容、标准、步骤等作统一的部署,但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体现个性特点。
  6. 发展性。开放式组织生活所体现的“开放”本身就蕴含着它的发展性。只有不断合理地开放,才能不断发展。开放式组织生活是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中一个尝试性的过程,而非一个不变的结果。它也如同其他事物一样,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社会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发展步伐。
  二、开放式组织生活的实践探索
  2010年,江北区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有关创新党组织活动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从七个层面推进开放式组织生活模式构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1. 确立开放式组织生活目标。将塑造和培育党员先进性列为核心目标,并细分成4个子目标落实。一是学实理论,统一思想。让党员更加生动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升觉悟。二是发扬民主,交流思想。让党员充分交流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激发党员的权利意识,强化宗旨意识。三是启发思维,提高能力。启发党员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认真查找和解决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四是完善制度,规范工作。对党组织生活方式、方法进行广泛研讨,适时调整工作方法,使党组织活动反映党的需求,体现社会要求。
  2. 营造开放式组织生活环境。首先是推进党组织活动场所从以往各自建设、各自使用、各自拥有的局面转向共建共享共有的格局,形成一个规模化运营使用的党组织活动场所体系。江北区2008年开始,推行了城乡党建活动阵地开放共享的做法,规定任何一个基层党组织通过预约,就可以到对方党组织的党员活动场所去过组织生活、进行党员联谊交流等,使全区98个村、42个社区党组织和近200多家企业党组织的党员活动场所彼此开放共享。其次是建立现代开放的组织生活服务平台。江北区2004年就在区、街道(镇)和村(社区)、企业和商圈等建立了76个党员服务中心,为基层一线提供活动服务;2011年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