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子配备改革对县乡干部成长路径的影响
相对比较频繁,干部调整比较快,干部成长路径主要是乡镇党委书记、副县长、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
(三)《干部任用条例》颁布后的县乡干部成长路径。1995年2月,《干部任用条例》的颁布为党的干部任用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政策依据,使党的干部工作有法可依,干部成长路径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乡镇干部的提拔原则上在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乡镇国家干部身份的人员中产生,对乡镇干部的学历、身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乡镇干部成长路径是:乡镇股级干部、副乡镇长(党委委员)、副书记、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但是,要求提拔担任副科级干部的,必须有一定的乡镇股级岗位工作经历;提拔担任乡镇长的,必须在副乡镇长或党委委员岗位工作两年以上。事实上,不少地方干部在副乡镇长岗位工作一届后,方能提拔担任党委委员职务;在党委委员岗位工作一届后,才能提拔担任党委副书记;在党委副书记岗位工作一届后,特别优秀的干部才能提拔到乡镇长岗位;乡镇长岗位工作一届后,表现突出的才能提拔到党委书记岗位。因此,乡镇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后,通常情况下,十二年之后才能晋升到乡镇党委书记岗位。如果干部特别优秀,工作又特别需要,再加上有届中调整的机会,成长的台阶可能会减少,成长的路径有可能缩短。县级干部成长路径是:乡镇党委书记或综合部门正职、副县长、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事实上,县一级提拔到正职岗位非常困难,因为正职岗位太少。在副县长岗位工作一届后,方能提拔担任县委常委;在县委常委岗位上工作一届,正常情况下才能提拔担任县委副书记;在县委副书记岗位工作满一届后,特别优秀的干部才能提拔到县长岗位;县长岗位工作一届后,表现突出的才能提拔到县委书记岗位。这一时期县级班子五年为一届,因此,通常情况下,县级领导班子新进成员,二十年之后才能晋升到县委书记岗位。如果干部特别优秀,工作又特别需要,再加上有届中调整的机会,成长的台阶可能会减少,成长的路径也有可能缩短。 二、配备改革对县乡干部成长的影响 (一)乡镇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对乡镇干部成长的影响。一是乡镇领导班子配备改革,最大的突破点在于减少副书记职数,不设专职副书记。原来一个乡镇除乡镇长兼任副书记外,还有分管党群、政法等的两三名副书记。这样,乡镇党委委员、副乡镇长任职一届后,工作表现较好的,可以提拔到乡镇党委副书记岗位。取消专职副书记,就失去了副书记这个平台,大部分乡镇党委委员、副乡镇长要在本职位上原地不动,失去了得到及时提升的机会,成长的路途变得狭窄。二是乡镇换届时间调整为每届五年,与县级换届同步,使乡镇干部在换届中适当变动工作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根据《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副科级干部表现突出的,两年就可以提拔为正科级职务。但在乡镇,没有特殊情况,乡镇党委委员、副乡镇长要工作五年后,表现突出的才可能提拔到正科级岗位,成长的路途变得艰辛。三是县乡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乡镇党委书记职位是提拔担任县级领导职务的重要平台,一些县直机关科级干部纷纷下派锻炼,担任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职务,使已在乡镇领导班子中工作的乡镇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机会减少,成长的路途变得遥远。 (二)县级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对县级领导干部成长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