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选拔工作如何经得住“晒”
干部担任,这些人有的从事过考官工作,有的没有从事过这项工作,所以在对面试人选打分尺度的把握上出入较大。由公选单位出面邀请的面试考官,实施中缺乏严格的保密性,考官易被人情关系所扰,加之个别考官原则性不强,在评分中很难保证公平。四是考试的内容形式亟待改进。目前,干部公开选拔的笔试和面试题目由公选单位自己组织人员命题,或委托有关部门和专家命题,部分考题的科学性、针对性值得商榷。从命题到考试的各个环节多是招考单位负责,缺乏有效的监督,群众的认可度不高,并且极易泄密。
公选工作经不住“晒”,不仅降低了公选干部质量,而且影响了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的形象,必须高度重视,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操作环节,堵塞公选中存在的各种漏洞,提高选人质量,提升公选工作的公信度。一是健全公选配套制度。公选工作要严格实行审批制度,由上级组织部门对下级党委的公选职位、条件和招录的范围进行审核把关,对职位与条件等不相符合的,责令其重新制定。要实行市县联动机制,在年初制定好统一的公选计划,由市组织人事部门牵头负责,统一组织笔试和面试,既可提升笔试和面试质量、节约成本,又能增强保密性,提升公选工作的群众公信度。要建立公选督察机制,上级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党委公选工作的监督,对公选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查核,严格按照干部监督制度的有关规定追究违规者的责任。二是及时准确回应媒体质疑。积极面对媒体质疑,这是公选工作纠偏查错的重要保证。面对存在的问题,处理速度的快慢考验着公选单位的决心和勇气,如果沉默不语,徘徊、迟疑或观望,那就会使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的公信力一点点被蚕食,因此,勇于自纠是上上策。面对质疑该如何回应、如何作为,不仅是认识上的问题,还需要智慧和勇气。如某单位在面对质疑时答复:“领导干部子女受家庭熏陶,言语表达能力和知识面强于其他考生,考试成绩优秀,是考进来的。”这种回应,显然不但不能令人满意,还可能适得其反,招致更多人的质疑和愤慨。三是加强面试考官队伍建设。要建立专门的公选领导干部面试考官队伍。这个队伍要由领导干部、组织人事干部和专家学者等方面人员组成,在整体素养和层次上要区别于公务员面试考官队伍。对公选面试考官要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并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建立公选面试考官库。公选时,从中随机抽取,并针对当地实际和岗位要求进行相应的考前培训。每次面试结束后,要将各位面试考官所打分情况进行梳理分析,看其评分过程是否有异常现象,对打分异常人员在今后的面试中不再使用。四是完善公选命题形式。要严格做好公选试题的保密性,这是公选工作成败的关键。面试题和笔试题必须由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或其委托有关专家进行命题,严禁公选单位自己组织人员命题。“考什么”在很大程度就决定会选出什么样的人。近年来,公选命题针对性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不足,如笔试内容仍偏重理论,对考生的实际领导能力考察较少,没能突出考“官”的特点及职位要求。要加强职位分析和调查研究,试题必须与岗位相结合,偏重于考察工作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从具体问题的解决中看其能力水平,这样才能较好地避免“高分低能”人员的出现。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涟水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 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