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县委书记任职遭遇“三年之痒”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许圣道 许圣义 日期:2011-01-02 12:19:08
面进步快。因此,及时提拔县委书记是完全应该的。那么,一些长期担任县委书记的干部,作出了较大贡献,事业又需要继续留任,怎么办?

  从用人角度来看,县委书记级别不高,但责任重大。说实话,一个干部成长为县委书记很不容易,一个县要出一个好的县委书记更不容易,不提拔可惜,不提拔不公平,不提拔不应该,不提拔县委书记队伍就会失去活力,但是,如果县委书记频繁调动,对一个县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政治损失,如何破解这种困局呢?那就是就地提拔,县委书记就地升迁为副厅级。

  据人民网报道,湖南省提拔19位县委书记为副厅级,其中有16人继续兼任县委书记。同时,从省直机关、高等院校选派了5名厅级干部担任县委书记(其中2名为正厅级干部)。其意义不是简单地解决干部待遇问题,目的是引导干部热爱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三)县委书记应强化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官念”,消除失落感

  近两年听到不少反映,少数县委书记坦言:“三年不动就有失落感。”为什么呢,失落感从何而来?

  少数干部的失落感,其实是从个人进退得失的斤斤计较中来,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淡漠中来,从自以为是、自我欣赏的心态中来。这种失落感对干部的精神状态和身心健康有很大的破坏性。

  如何消除失落感?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少计较,多感恩,保持满足感。党的干部都应该在名利上有满足感、在本领上有危机感。想想革命战争年代和条件艰苦时期,我们党的大批干部不计个人安危和名利得失,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奉献鲜血乃至生命而无怨无悔;想想现在还有不少老百姓日子过得依然艰苦,自己享受着党和人民给的“俸禄”而衣食无忧,又何以产生心理不平衡,几年不提拔就有失落感?每一个干部都要想多感恩、多奉献,千万不能无止境地追求职务的升迁。

  二是少应酬,多学习,获取充实感。现在,不少干部多了交际应酬,少了读书学习,理论修养跟不上趟,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空虚感。这种状态的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容易扭曲,最容易出问题。我们的同志要多学习、多思考、多自省,让自己的思想经常得到“清扫”,境界不断得以提升,时刻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充实感。

  三是少抱怨,多作为,增强荣誉感。中央多次强调对“老黄牛”式的干部不要亏待,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如果你真的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是德才素质好、有能力、有业绩的“宝马良驹”,那更不必抱怨,只要继续发扬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踏实苦干,奋发有为,树立一名优秀干部的良好形象,保持为党的事业增光添彩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就一定不会受亏待、被埋没。

  (四)县委书记要力戒虚荣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戏剧《七品芝麻官》中有句唱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自古以来,郡县治,则天下安。自秦代推行郡县制以来,县级一直就是国家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县委书记是全县的一把手,全县工作搞得好坏、经济社会发展得如何,主要取决于县委书记。从用人角度来看,县委书记级别不高,但责任重大。说实话,一个干部成长为县委书记很不容易,而要当好一名县委书记更不容易。

  有首歌唱得好:“自古民心是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