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3月下期

压力、能力与行动力:重大危机下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分析/李欢欢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欢欢 日期:2021-04-25 10:15:01

   【摘  要】在重大危机之下,地方政府呈现出不同的治理面孔,这是由不同治理情景中政府不同行动力所塑造的,而政府行动力与其面临的治理压力、治理能力相关。通过构建“压力—能力—行动力”分析框架,对治理模式进行类型学分析,可以总结出重大危机下的四种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即外压模式、内控模式、借力模式及动员模式。各治理模式在组织形态、治理方式、运行逻辑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重大危机下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又处于演进过程中,呈现出调适性治理的特征。

  【关 键 词】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治理压力;治理能力;政府行动力;调适性治理
  【作者简介】李欢欢(1992— ),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治理、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C936;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06-0012-04
 
  公共危机考验的是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下的治理能力,而地方治理难题的症结在于治理压力的迅速增大与治理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所以,本文从治理压力、治理能力角度出发,根据地方治理实践,并结合案例,试图找到不同的治理压力和治理能力塑造的政府行动力,进而对地方政府治理模式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在全国动员条件下的政府行为调适逻辑,刻画重大危机下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动态变迁。
  一、重大危机下影响地方政府治理的变量分析
  (一)治理压力
  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重大危机下的地方政府面临着三重治理压力:不断增速的危机蔓延压力、上级政府问责的压力以及社会民众施加的压力。因此,地方政府面临着危机治理的有效性、合法性和持续性问题。首先,重大危机的发生给地方政府带来治理压力。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指出,惯习和场域建构了组织行动、决策的环境和结构。[1]危机应对期的治理场域对平稳期的治理场域形成冲击,公共危机冲击着仍然保有平稳期治理惯习的地方官员,常态化的治理心态在危机面前迅速崩溃。其次,重大危机下的地方政府面临来自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的问责压力。政府通过科层制的方式完成重大治理任务,压力型体制中的地方政府接受上级考核和监督问责。为加强重大危机事项的妥善处理,中央成立领导小组的,并强化党委监督职能,从中央到地方以高位推动的方式督促政策执行。再次,重大危机下的地方政府面临社会民众的舆论压力。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微博、微信、论坛等成为民众发表言论、表达观点的重要场地。网络信息传播突破了“官僚独白式”的话语结构,形成了政府危机治理的外部监督机制。[2]尤其是自媒体对政府不作为行为的曝光和披露,加速了社会舆论的形成,突发性危机中的地方政府治理的态度和行为话题已经成为民众茶余饭后的谈资。简言之,重大突发事件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验,来自危机治理压力、上级政府问责压力和民众的舆论压力倒逼地方政府提升治理能力。
  (二)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依赖具有强大能力的政府,政府能力位于“策略和绩效之间”,是公共危机有效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政府能力指的是以治理目标为导向组织和使用人力、物力资源,吸蓄权力资源、信息资源的能力。重大危机下,地方政府需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