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1年1月下期

基于“内外环境论”视角的短命政策孕育过程分析/张 坤 张智勇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 坤 张智勇 日期:2021-03-01 10:14:58
  【摘  要】短命政策作为政策非常态化终结的一种类型,其原因可归结为政策内环境的紊乱化与外环境的复杂性。内环境中政策制定主体、政策预期目标、政策运行程序及政策监督过程等多方面的紊乱致使政策失真,以及外环境中错综复杂的影响因子致使政策失稳,最终由于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而造成政策短命。
  【关 键 词】短命政策;决策主体;内环境;外环境
  【作者简介】张坤(1997— ),男,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张智勇(1974— ),男,通信作者,武汉科技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湖北省现代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科教人员健康适度劳动与人力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9D021)

  【中图分类号】C936;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1)02-0032-04 

 
  我国政府颁布的各类政策法规数量繁多,充分显示了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法治观念及坚定维护公共利益的行政理念。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表现出“数量丰满、质量骨感”的“营养不良”特征,一些政策因遭受质疑、非议、抵触而短命。该现象引起学者、媒体及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理性思考:在政府治理体系不断优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今天,为何类似的短命政策仍会产生?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
  一、文献回顾
  政策短命是政策终结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研究空间小、时间线索短的特点。近年来,由于短命政策多发且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学者开始对其展开讨论,相关研究多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一)对策论者侧重于对短命政策的内涵、原因及对策进行综合分析
  短命政策的内涵。①政策制定的时间——利益维度。短命政策是政策制定时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而导致的失范性决策结果。②政策执行的时间——效用维度。短命政策是政策执行中脱离既定目标或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而在短期内非常态化终结的政策。
  政策短命的原因。①内生因素。首先,在政策制定时,决策主体由于主观偏误、利益驱动、政绩冲动等而导致决策失误;其次,在政策运行中,因公众参与、专家论证、效用评估、规范调整等程序缺失而影响了政策的持续性;再次,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监督机构由于独立性不足、机制不健全等因素而未能保证政策的稳定性。②外生因素。政策的制定过程亦是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过程,忽视多方利益诉求必然会降低政策的认可度与执行力。
  短命政策的应对之策。①主动策略。在政策制定环节,需要确立科学的治理目标,开展必要的风险评估与校验;在实施环节,应于试点的基础上弥补制度缺陷,审时度势地寻找政策落地时机,遵循执行程序,确保公众参与。[1]②被动策略。出于政绩考虑,政府具备短期化倾向,即在有限的任期内聚焦于短期利益,而社会舆论则会对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给予高度关注,能有效监督和制约政府的短期行为。
  (二)主体论者侧重于对短命政策的主体因素进行重点分析
  持该视角的研究者认为,在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