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9月下期

党政领导干部政策规避行为及其矫治对策/吴 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吴 阳 日期:2019-09-06 16:53:30
  【摘  要】政策规避是政策执行中的常见现象,表现为扭曲式执行、照搬式执行、观望式执行、象征式执行,危害巨大。其原因既有内在的利益诱因、心理诱因、认知缺陷,也有外在的政策执行机制缺陷、政策质量不高。矫治政策规避行为,应做到提升政策执行定力与能力,建立利益整合机制,提高政策质量。
  【关 键 词】党政领导干部;政策规避;政策执行;执行阻滞
  【作者简介】吴阳(1980— ),女,中共长春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政府治理。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18-0047-03   

 

  政策规避是指对政策执行偏差、政策执行走样及一切背离政策目标的政策执行行为的理论概括。党政领导干部作为政策执行主体中的“关键少数”,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过程中要起到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关键作用,一旦他们采取政策规避行为,将造成严重的执行阻滞。

  一、政策规避行为的表现
  (一)扭曲式执行
  鉴于党政领导干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合理性,自然也就增加人为活动空间的可能性。有的党政领导干部会以符合“地方特色”为由,擅自调整政策执行力度和范围,达到变更政策内容和实质的目的。政策在传递过程中就已经失真,执行起来自然会“走样”“变形”。有的党政领导干部一旦无法准确领悟政策制定主体的意图,就会出现认知偏差,不自觉地将自己理解的“土政策”与原政策叠加或者混淆起来,偏离了既定的政策执行方向与路线。
  (二)照搬式执行
  有的党政领导干部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忽视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唯本本是从,教条式地推行政策,导致执行措施不接地气,执行效果不佳。有的党政领导干部则不愿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拿来主义”,不动脑筋地誊抄复制他人的做法,先“抄”后“施”,“照葫芦画瓢”。
  (三)观望式执行
  目前持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想法的党政领导干部大有人在,虽然可能会迫于政治上的压力,不得不执行某项政策,但会采取“缓一缓、等一等、靠一靠”的行为策略。特别是面对执行难度大或新出台的政策,表现得顾虑重、动力弱,于是左顾右盼、软拖硬抗。他们先洞察上级的态度要求,后观察同级组织或人员的行为后果,最后再决定自己的政策执行时间和方式,延误政策执行的最佳时机,形成政策“中梗阻”。
  (四)象征式执行
  有的党政领导干部采取以会议传达代替政策执行、以文件传阅代替政策落实的方式,只做表面工作,不采取确实有效的执行措施。善于在政策执行的易点热点上下功夫,乐于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喜欢用口头支持、文字表态的方式表决心,倾向用发新闻、拉条幅、组队伍的方式夸大政绩业绩,而在政策执行的痛点难点上绕着走,避重就轻,导致政策执行表面化、局部化。
  二、政策规避行为的危害
  (一)政策执行风险加剧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党政领导干部无论是作为某个政策执行组织的“掌舵者”,还是单独的执行个体,一旦采取政策规避行为就意味着既定的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