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精彩阅读

科学看待网络社会的 “结构倒置”效应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领导科学 日期:2013-05-12 10:20:05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一些社会矛盾,往往先在网络上表露并引起社会关注,甚至有人感言“上访不如上网”。这其实反映的是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传播与化解机制与网络社会的到来有密切关联。

  当网络社会遭遇转型社会、风险社会,这三个层面的结构变迁便被强化,使得网络社会在中国呈现出一种“结构倒置”效应——传统的强势群体在网络上处于弱势,而传统的弱势群体在网络上则处于强势。例如,由于常规的政策参与受到限制,因而在网络上的议程设置表现得比西方更为明显,甚至衍生了一种新的议程设置模式——外压模式,普通民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力;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的“拼图”功能使得传统的传播方式失去了原有的力量,一些“光辉形象”被解构的同时,草根群体获得了相对的道德优势;当我们试图运用传统的权力逻辑参与网络,不可避免地会一再不适应,不得不由“妄言”到“慎言”,甚至“噤声”。
  在更为基础的层面上,我国社会矛盾主要源于社会挫折感和相对剥夺感所致的社会不满。这是变革社会中的普遍现象,主要体现在心理层面。但是,网络社会的“结构倒置”恰与转型社会、风险社会中的“结构分化”形成了反向叠加关系,使得网络社会在为转型社会、风险社会的矛盾提供虚拟出口的同时,对现实矛盾的认识和解决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摘自2013年4月8日《北京日报》,张海波/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