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选举中的政治学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柴宝勇 日期:2011-06-08 16:15:41

  我经常对学生们讲,政治学就在我们身边。对于种种价值的判断与取舍,离不开政治学的指引;对于各类实践的分析,往往也能凸显政治学的功用。

  在成为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班的班主任后,我有机会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们的政治学素养,使他们关注身边的政治学。第一次班级选举三套班子(班委、团支部、党小组)成员,我说:“这是你们成为合格的政治人——公民的第一课,也是我们进行民主实验的重要一课。”

  谁来主持选举?选举制度如何制定?这都是问题。每个人都可以竞选,是否每个人只能竞选一个职位?当出现相同票时,再次投票之前还要不要再进行竞选演说?应该进行一轮选举还是多轮选举?虽然学生们有上届师兄作指导,但还是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比如说,一张选票应选6个人,如果画票人多选,这张票就是废票;如果少选,则这张票就是有效票。为什么?好多学生为此困惑。从政治学的角度而言,这非常简单,因为“多选”是滥用自己的权利或者说间接侵害了其他人的权利,超出了权利的边界;“少选”则是有选择地放弃了自己的权利,在自己的权利范围之内。

  为什么要进行多轮选举?如果一个班50个人的话,你就会发现,第一轮的选举得票最多的不过十几票,票数往往很分散,如果一轮定胜负的话,往往不能保证我们选出的是“我们需要”的人。在一个小圈子、小范围内进行选举,竞选者的纲领、形象、语言表达往往不是主要的,甚至他的才能与品德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与选举者的利益关系。因此,第一轮的选举往往是选同宿舍的人,选与自己关系好的人。在第二轮,如果没有利益相关者,往往会把竞选者的才能与品德凸显出来,这样才会使选举者把利益相关度放到最低,选出“我们需要”的人。

  当然,选举的动机是很复杂的。在另一次通过选举方式推荐党员时(插入一句,非常有趣的是,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党员是通过群众选举出来的),我问学生,有哪些人是根据候选人的品行投的票?有哪些人是根据候选人的能力投的票?有哪些人是根据候选人的学习成绩投的票?是否有人是因为在选举之前刚刚同那个候选人吃过饭而投的票?比例不得而知,但种种情况都是有的。所以,当代的共和主义者强调公民美德。在选举的时候我们要站在公共利益(班级利益)的基础之上,让有热情为同学们服务的人走上班级管理的岗位。回过头来再看,实际上,成为党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不是能力,不是学习,也许也不是品行,而是他对党的信仰和忠诚。如果党员能选举的话,又有几个学生能根据这个因素去投票?

  从这个意义上讲,选举不能决定一切也不可能决定一切,更不能适用于一切领域。多数人的决策未必科学,直接民主也需要限制。

  我对新成立的三套班子成员说:“你们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制度,尤其是班章、选举办法、三套班子(内部及其之间的)权力划分、奖学金评定办法、党员推荐规程等。这是一个班的宪法。”但是,学生们认识不到这样做的重要性,刚来大学,忙的是活动,各种活动使这些刚入大学的学生们激情澎湃。当然,这里面也有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及政治实践不足的原因——在中国整体制度设计层面,党政关系都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让他们理清党小组、团委与班委之间的关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