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破除领导干部“小圈子”的建议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军方 日期:2010-07-29 11:13:10

  领导干部一般都掌握着公共资源,而这些资源应当是用来服务大众的,如果将公共资源与“小圈子”联系起来,那么权力的运行将会“变性”。领导干部搞“小圈子”以谋取非法利益,已成为当今官场不容忽视的现象,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腐败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研究构建预防和治理“小圈子”问题的制度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只要有笼子,老虎不可怕”。破解“小圈子”难题,必须从完善各项制度入手。

  一、完善学习教育培训制度,严格执行《廉政准则》规定。领导干部破除“小圈子”的关键在于加强学习教育培训,作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的表率。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能够自觉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不搞“小圈子”,那些溜须拍马、投机钻营之徒又怎能近得了自己的周围,自己又怎能陷入“小圈子”里而不能自拔?所以,领导干部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强党性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通过学习培训,要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定,模范遵守各项制度,真正做到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宁可清贫自乐,不做浊富多忧”。

  二、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难以摆脱长期积累下来的人情网、关系网、裙带风的干扰和影响,当地的干部都由他一手提拔,有可能形成唯我独尊的独断作风,形成“小圈子”。从一些地方暴露的“小圈子”腐败案件看,某些领导干部搞的“小圈子”往往是以老同学、老部下、老战友等关系为由头形成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防止“小圈子”的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大干部异地交流和岗位交流的力度,铲除其产生的土壤。尤其是在干部选拔任用、政策出台等关键环节上,更要加大民主决策的力度,确保公开公正,从制度上打破一言堂、一支笔、一句话,使“小圈子”失去存在的空间。

  三、强化源头治理,净化“交际圈”,防患于未然。要把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作为干部监督的首要任务,不仅要监督干部八小时以内,还要监督“八小时以外”,特别是要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干部们的“交际圈”,去发现问题,并及时提醒,及时训诫,防患于未然。同时,对待腐败圈子要破圈捉蠹,将“小圈子”中的蠹虫一网打尽,绝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古语云:“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如果大家公认存在一个“小圈子”,那么这个单位、这个部门、这个地方的工作、决策就不会正常。领导者不进入“小圈子”或从“小圈子”中走出来,这个单位、这个部门、这个地方的和谐风气就会盛行。

  四、领导干部要“近君子”、“远小人”,不去“傍大款”。领导干部要从“小圈子”中超脱出来,站得高些,看得远些,做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廉洁从政,清白为官。领导干部一定要对那些怀着个人目的拉拉扯扯的人保持高度警惕,把好“社交圈”,更不能为了贪图享乐而去“傍大款”。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