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中国政府数据开放中的政党责任及其实现/陈敦坤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陈敦坤
日期:2024-11-08 11:09:03
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政府数据开放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的领导,完善落实机制,是该项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对政府数据开放中政党责任及其配置问题的理论观照,既是现实所需,也是理论完善之要。
二、中国政府数据开放的实践图景与机理
既有研究将政府数据开放作为一个政治建设的任务或目标,侧重于从技术视角来探讨数据开放的技术实现与问题治理,将政府数据开放作为静态化的目标来研究讨论。事实上,政府数据开放除了是静态化的任务目标,还是一个动态化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既是行政性的,也是政治性的。
(一)政府数据开放也是政治过程
政治过程是社会个体获取和运用合法权利的全部活动[5],是一个从利益表达到利益综合再到利益实现(即政策制定、实施和反馈)的完整过程。政治过程的内涵有两种分析视角:一种是政治系统视角,指政治系统从输入到输出的全部活动;另一种是“功能—行为”视角,指政治功能过程与行为过程的有机统一。[6]政治过程理论把政治过程作为政治分析的核心,聚焦于政治活动的过程。政治过程理论强调政治生活的连续性,主张以动态化的视角来分析和研究政治制度,认为政治制度与社会环境存在互动,它们相互影响、互相作用,考察政治制度应置于制度环境之中。[7]政治过程是政治生活的动态呈现,涵盖了政治系统从输入到输出的全部活动。政治系统需要适应复杂环境变化所产生的需求与支持,进而实现自身的存续。[8]政治系统与环境的交互过程就是政治过程。
政府数据开放既有参与主体在建设过程中的互动,也有相关方静态利益或权益的互相影响与形塑,是一个典型的政治过程。政府数据开放是指国家机关或法律授权的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定程序“向公众公开其所掌握的、用于记录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类事实的物理符号”,公民可通过“便利顺畅的方式获知、取得和使用其中所需的数据”[9]。政治过程研究既关注政府运作的过程,也关注民众的政治参与。[10]“政府数据开放在静态上强调政府和公民共享内容上的全面性,在动态上强调双方理解内容上的互动性。”[11]政府数据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政治过程研究方法在考察政治参与主体行为和政治功能发挥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考察政府数据开放既要关注政府数据开放的静态化结果,也要关注其实现的动态化过程,这样才能将政治过程研究与制度分析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
政府数据开放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是政府适应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党委和政府是深度融合的,国家事务的方方面面需要党的领导,也体现着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影响并附着相关的印记。特别是在政府数据开放这一新兴工作领域,在相关制度尚未建立或成熟,还不宜仓促立法,但又需必要的规则秩序来进行规范引导的情形下,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均可为该方面的工作提供一种价值和秩序性的参照,使其不至于偏离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轨道,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形式上乃至实质上的有效统一。然而,实践中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是从政府视角讨论政府数据开放,所关注的还是数据的建设和规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