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利益冲突视域下单位成员心理失衡的表现及化解之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周义邦 日期:2017-09-06 15:19:32
员的心理失衡问题与利益冲突密不可分。
  1.利益冲突与单位成员心理失衡存在正相关性。在单位发展过程中,利益冲突无法避免,利益失衡现象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势必会引发或加剧单位成员的心理失衡问题。一般地,利益冲突越发明显,单位成员的心理失衡问题就愈加严重。在利益冲突中,单位成员在利益驱使之下,心理会发生明显变化,而利益冲突越大,对心理的刺激作用就越强,因担心凭借自身力量根本无力扭转局面,单位成员的心理失衡问题就会在自我或集体暗示中得到强化,从而变得更加严重。
  2.解决单位成员心理失衡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处理好利益冲突问题。社会现实是心理变化的源泉,对心理具有决定性影响。单位成员的心理失衡源于利益冲突和利益失衡。因此,若要解决心理失衡问题,仅仅凭借心理疏导和心理调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源头上解决好单位内部存在的各种利益冲突问题,科学化解利益失衡给单位成员造成的心理失衡现象。
  二、单位成员心理失衡的表现
  在利益冲突背景下,单位成员的心理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单位不同层级成员间的目标追求出现偏差而引发的心理失衡。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抵触心态。当“管理者愿景”不能成为全员共识时,一旦上级对下级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就会引起下级员工的强烈抵触,他们甚至以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的方式相应对。二是埋怨心态。如果上级利用自身权力、地位,故意向下级员工隐瞒本应公开的信息,或滥用职权,对下属实行区别对待,通常会引发下级员工的愤怒和埋怨。
  2.由于单位收入分配不合理等导致的心理失衡。这主要表现在公平感缺失。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对其收入所得是否满意,主要取决于横向的社会比较和纵向的历史比较。为建立正向激励机制,许多单位推行了绩效考核制度。在制度制定层面,由于过分强调个人能力、智力和技能的差异,单位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超出了单位成员的可承受范围,从而导致单位成员产生心理失衡问题;在制度执行层面,暗箱操作或不合理的权力介入,往往会人为扭曲考核结果,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导致单位成员因公平感缺失而产生心理失衡。
  3.由于单位制度的缺失而引起的心理失衡。这主要体现在单位“潜规则”盛行,具体表现为:当一个单位存在制度漏洞或空白时,就会迅速被“潜规则”占领;单位制度在执行时,受到外力干扰,出现执行偏差,就会导致“潜规则”当道,“元规则”“明规则”反而成为一种装饰品。“潜规则”滋生蔓延,极易导致单位出现信任危机,严重损害单位的公平正义,破坏单位制度的权威性,致使单位成员热衷搞“圈子文化”,拉帮结派,单位成员心理严重失衡。
  4.因单位内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的心理失衡。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狐疑心态。持有该种心态的单位成员在面对变革时,时常以个人利益得失作为评判标准,一旦主观认定自己非但不能从改革中获得实际利益,甚至还需要做出一定牺牲,便会对单位改革产生怀疑。二是担忧心态。改革意味着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此种心态的单位成员或因改革前景不明朗而担忧,如改革后自己的收入是否增加、发展机会是否增多;或因改革后岗位要求提高了,担心自己能否胜任等。这些都会促使单位成员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