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年轻领导干部融入新工作环境的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李朋波 周光稷 日期:2014-02-24 08:59:29
  竞争性选拔作为领导干部选任的一种重要方式,为加快和优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竞争性选拔产生的年轻领导干部群体具有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等特点,很好地改善了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经历结构,并为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从这些年轻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来看,整体是好的、是积极的,但同时,我们在年轻领导干部试用期满之后的考察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一些年轻干部存在对新单位和新工作的不适应感、对新单位及所在地区情况的陌生感、自身优势难以发挥而产生的挫败感、自我感觉缺少关注和支持而产生的失落感等,这些情况导致他们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并由此造成上下级关系的紧张,最终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总体而言,这些问题更容易出现在那些履新前后跨度较大的年轻领导干部身上。如,从较高层级部门进入基层的,或从基层进入较高层次部门的;从外地区选拔调入本地区的;从其他工作领域选拔调入新工作领域的;没有领导工作经历,直接选拔进入领导岗位的;没有公共管理工作经历,直接选拔调入政府部门的。
  此外,在竞争性选拔中“胜出”的年轻领导干部在心态上的一般特点是:心气高,期待在新岗位上尽快取得成绩,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得到领导与同事们的认可。这些特点如果能够以合适的方式发挥出来,将对年轻领导干部所在单位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年轻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分析、处理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这些特点反而极有可能成为其开展工作的障碍。那么,年轻领导干部该如何顺利快速地融入新工作环境呢?我们对那些很好地融入新工作环境的年轻干部的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形成了一个阶段(步骤)模型和相应的策略,以期对其他年轻领导干部有所帮助。
  从在竞争性选拔中“胜出”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并发挥积极作用,年轻干部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履新前的准备期,即从“胜出”到正式进入新工作岗位的这段时间;二是履新后的学习期,即从履新到初步进入岗位角色的阶段;三是履新后的发挥效能期,即在进入角色后发挥积极作用的阶段。在每个阶段,年轻干部在心理和行为上都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主动适应并融入新的环境。
  一、履新前的准备期
  在这一阶段,年轻干部刚刚结束紧张而激烈的选拔考试,很好地展示并证明了个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价值,因而他们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心高气傲”和“踌躇满志”的心理状态。尽管在该阶段他们还没有进入新工作岗位,但能否做好心理调适和工作准备往往成为他们能否很好地融入新工作环境的关键。
  (一)心理调适策略:对成功正确归因,培养“归零”心态,培养“新人”心态
  1.对成功正确归因。心理学中的归因偏差理论认为,人们常常将个人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而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对于通过竞争性选拔晋升的年轻干部而言,他们也存在着这种归因偏差,即认为“胜出”靠的是自身能力和努力,而将组织培养和群众信任放到了次要位置,甚至忽略了它们的作用。这种归因偏差导致一些年轻干部“感恩”情结单薄、在工作中不尽责等问题,阻碍了他们融入新工作环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