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基层干部“污名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陈新中 日期:2013-12-05 16:19:29
间也会有十几个“隐形台阶”在等着。这些台阶叠加起来,即使每个台阶干两三年,也基本是还没熬到头就该退休了,更何况基层干部的提拔还有很多年龄方面的限制。干部是为群众服务的,理应多想“干事”、少想“做官”,但基层干部也有职业发展的正当需求,有更大的舞台、更大的空间才有可能为群众做更多更好的事情。正是这种付出与获得不对等的窘境,让我们常听到基层干部“没干头”“没奔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绪流露。也正是这种情绪,压垮了部分基层干部,挫伤了他们干事的积极性,导致其产生错误行为,最终染上“污名”。
  “上压下挤”造就“夹心干部”。基层干部是政策执行的终端,直接面对群众,对上要保证上级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对下要维护群众的各种切身利益。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上级政策与基层群众意见相悖的情况无法避免,这个时候,基层干部就会变成“夹心干部”,无论如何选择都很难逃脱被“误读”的情况。在我国的干部管理体制中,掌握干部晋升分配权的主要是上级组织部门。当前的干部考核机制虽然包括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但总体来讲仍然存在着“对内不对外”“对上不对下”的情况。不少基层干部出于职务发展的考虑,面对上级政策与基层群众意见相悖的情况,最终还是会选择“对上负责”。这种决定即便有万般无奈,也无法被普通群众所理解,因为群众最关心的是政策执行对自身利益的实际影响。当你被群众认为“只认领导”的时候,你只能成为他们的“出气筒”,导致“污名化”。而如果你努力支持群众的意见,导致政策无法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上级领导又会认为你手腕不硬、能力不强而对你产生不满,各种压力势必接踵而至,甚至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开展。有些基层干部试图在上级政策和群众意见之间寻找平衡,但这种平衡在现实中很难掌握,一不小心就会两头受气吃“夹板”。
  “碎片化”信息塑造“全民公敌”。近年来,新媒体迅猛发展,冲击着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成为左右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形成了网络拟态生活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坐在电脑屏幕前来观察各类社会问题,以为屏幕上显示的就是真实的社会现实。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导致民意诉求渠道被阻塞,而新媒体打开了一个缺口,于是网络诉求立刻井喷,将底层群体情绪的集中宣泄与网络上呈现的政民关系推向对立。网民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干部队伍中出现的害群之马无限放大到整个基层干部队伍中去,形成简单的官民对立态势:凡是官都是错的,凡是民都是对的。网络监督对基层干部是很必要的,但同时,网络舆论的压力也让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更加难以放开手脚。在基层,想干事就不可避免要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你即使影响到的是极少数人、极个别人,言行稍有不慎,也会被网络无限放大,从而染上“污名”,成为“全民公敌”。即使你最终能洗清“污名”,得到“正名”,但“污名”造成的负面影响却非一时能够消除的。
  二、如何应对基层干部的“污名化”倾向
  以修正体系祛除“污名”。塑造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需要改革条块分割体制,明确划分基层干部的权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