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5年第4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县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问题、成因与对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冯志峰 日期:2013-09-03 18:15:38
名县委书记,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未能相结合,监督力度仍然不够。党内法规对县委书记的监督重点、内容、方式比较明确,表面上“疏而不漏”,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个别地方出现了县委书记“组织权力职务化、职务权力个人化”的倾向,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不对等,出现了“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纪委监督太晚”的尴尬局面。
  三、应对县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对策
  习近平曾强调,“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着力造就高素质县委书记队伍”。县委书记素质的核心是执政能力。提高县委书记的执政能力,既要在组织层面做好培养,又需要在个人层面不断提升自我。
  (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洞察力
  作为新时期的县委书记,应按照“德才兼备”标准全面提升道德修养。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做好“书记抓、抓书记”,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接受民主评议。为适应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全党中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是完全必要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4页)。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把党的宗旨落实到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中,多搞一些能够直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办。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往往更加尖锐复杂,影响稳定的因素也明显增多。县委书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潮和言行做斗争,始终与党中央一个声音、一个步调,务必做到“令行禁止”。
  (二)加强能力培养,提高指挥决断力   
  县委书记应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掷地有声”,以实干的思想、实干的精神、实干的方法、实干的机制,努力把各项工作向前推进。首先,县委书记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沉下身子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听、多看、多想,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同本地的实际结合起来,经过准确的分析判断和认真的比较选择,创造性地提出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县委书记必须把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把充分发扬民主与实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既不搞“一言堂”,也不能“和稀泥”。再次,任何决策实施后,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对原来的决策不断补充、修正和完善,才能使决策更科学、更全面、更符合实际。县委书记要具有超前地把握事态发展趋势的能力,勇于打破条条框框,突破思维定式,努力使工作思路和决策部署更加顺应时代要求、更加切合客观实际,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连续性。
  (三)注重身心锻炼,提高抗压适应力
  在县委书记各种素质中,身体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人不懂得休息,就不可能真正地懂得工作”。县委书记应立足全局,善于抓住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从大量的琐事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干大事,增强工作实效,保持适度休闲时间,避免身心“超载”。县委书记既要善于从宏观上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