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领导前沿
官员“作秀”的动机及正确价值取向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资金议
日期:2013-03-29 10:55:43
用一种轻松的形式表达严肃的内容。虽然方式轻松,但内容却不能大意,不能夸大其词。再次,官员“秀”的出发点要正确。官员“秀”必须是基于工作,基于和老百姓更好地沟通,基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任何心怀叵测的官员“秀”、充满伪装的官员“秀”,注定是得不到社会支持、经不起历史考验的。
二、官员“秀”过之后,应有长效机制做保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官员“秀”被一时称赞容易,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却并非易事。借用毛泽东同志一副对联:“若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对于官员“秀”来说也是如此。就“秀”本身来讲,呼唤建立定期的信息发布制度。为什么“秀”,拿什么“秀”,怎么“秀”,都是要思考的问题。首先,要规定政府和官员可以“秀”的内容、场合、程序和方式,将官员“秀”常态化,建立长效机制,既使官员在“秀”的时候可以有章可循,又可以防止少数官员利用“秀”获取非法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还可以不断强化社会心理,让社会公众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对官员“秀”感到突兀。其次,要引导公众理性、客观、公正地看待官员“秀”,允许和鼓励官员展示其真实的个性,理解和学会欣赏官员不同的“作秀”风格,摒除千人一面、千口一腔的官员“团体操”,使我们视野中的官场生态环境呈现出生动活泼的丰富性、多样性。要通过新闻媒体不断培养“涵化”官员“秀”,使社会公众不断习惯官员“秀”。
三、官员“秀”的基础是做好本职工作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说明了事物本质的重要性。在官员“秀”中的逻辑也是一样的。没有真实的、过得硬的本职工作做保证,即使“秀”得天花乱坠,估计民众也不会买账。同时,要敢于接受公众的监督。公众监督是检验官员“秀”真假善恶的天平。具体而言,一是平时要一丝不苟地做好本职工作。一些官员习惯于做“大事”,对日常的工作不屑一顾,追求一夜“暴富”、一“秀”成名。殊不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从平常的小事着手,从日常工作做起,才能砥砺品行、锻炼能力;只有把日常工作做好了,才是真正地为人民服务。二是要乐于接受监督和质疑。当前我们的一些官员不习惯别人的监督,认为上级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同级监督是跟自己过不去,下级监督是对自己吹毛求疵。在官员“秀”的过程中,要正确地对待社会公众的监督和质疑,发现工作有失误要及时改正,有误会要耐心解释。另外,也不要一受到质疑就全盘否定自己,急于取消已有的做法,否则就真的成“作秀”了。
四、认识官员“秀”的规律,掌握好“秀”的技巧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官员“秀”也不例外。必须把握官员“秀”的本质和规律,才能真正“秀”好,“秀”出水平。政治“秀”是官员展示其自身品德和能力的行为艺术,如果其表现和动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就会产生好的效果,反之将适得其反。一是官员“秀”要整体把握政府形象,力求塑造公正开明、法治规范的政府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