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6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群体腐败的传染机制研究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周 莹 日期:2011-03-21 16:49:43
要表现在基层的自治组织中。近年来,村干部群体腐败触目惊心,位小权大的村委会主任已经成为腐败的主要感染对象。假设甲和乙同时竞争村委会主任之位,甲的当选就能使其得到进行腐败、换取私人利益的权力,从而使乙失去获取权力资源的机会。由此,乙可能坚持不懈地争取,并不断地为获得村委会主任之位而付出成本。一旦乙就任村委会主任获取了权力,就会运用权力获取私利以收回自己所付出的成本。如今的基层自治组织中的腐败大多表现为群体腐败,“竞争型传染”会使群体腐败具有连续性,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4.传染的传统文化途径。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关官员的腐败,正式话语的表达与社会实践实际上一直存在着背离。这种背离不但体现在国家的行为中,也体现在官员和普通百姓的行为中。这种背离具体表现为:其一,国家的行为规范要求官员应该廉洁,表现在历朝历代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以惩罚违规的官员,但实践中,大多数时候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国家都对官员的腐败行为表现出相当的宽容;其二,官员理论上都愿意标榜自己是“为民做主”的清官,“食君俸禄,为君分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表现出官员应该是清正廉洁的,但实践中很多人会选择做贪官;其三,普通百姓呼唤清官,痛恨贪官,但又以实际行动支持和默许自己做了官员的子孙成为贪官。在传统文化中,“人为财死”,富贵是人生的终极追求,因此,只贵不富显然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读书向来是为了求官求富的,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成为贪官就成了依贵求富的重要手段,所以才会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才会有数之不尽的读书人走上科举之路。由此观之,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贪官有着一种透着无奈的“推崇”,而这种文化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人。正是这种无奈的“推崇”的情感成为腐败传染的“助燃剂”,降低了官员对腐败的免疫力,使个人腐败向群体腐败扩散,带来更为恶劣的社会影响,造成更为巨大的社会损失。

  5.传染的心理途径。依据个人和群体的关系,可以将文化分为“个人本位”文化和“群体本位”文化。“群体本位”文化强调群体生活的凝聚力,认为个人的价值最终存在于群体,取决于群体成员对自己的认同,主要关注个人在群体中的名声、地位、影响力等因素。生活在群体之中的人,难免受到“群体本位”文化的影响,产生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人的认知和行为由于受到所在群体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或压力,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观点或原则以顺从环境,保持与众人的一致。所谓的“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都说明了不从众将会导致的后果。为了使自己不被群体排斥,免遭威胁恐吓,这种从众的文化心理就成了腐败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就产生了由个人腐败到群体腐败的“羊群效应”和“不得不腐败”的无奈心声。

  三、结论

  腐败的传染是一个动态交互的过程。它始自权力,权力是造成腐败这种疾病的病原体,而个人腐败是群体腐败的传染源,通过前文所述的种种传播途径感染易感人群。研究腐败的传染机制,有助于我们从源头上控制腐败;研究腐败的易感人群,有助于我们提升自身免疫力,抵御腐败病毒的侵袭;研究腐败的传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