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3月下期

腐败治理的公共逻辑及其优化路径/祁志伟 王浩骅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祁志伟 王浩骅 日期:2019-03-21 16:08:57
  【摘  要】公共治理能力→官员腐败→代际指向→路径依赖→公平失衡→公共治理能力,是国家公共治理能力与多元共治模式之间隐含的内在逻辑关系。提高公共治理能力,治理腐败问题,可以从社会领域身份和家庭代际关系与环境的改善两方面解构现有的逻辑框架,以优化公共治理结构,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借鉴和学习西方国家子女教育、法律权利与义务的部分内容,从理念上消除官员实施贪腐行为的动机;坚持学校教育优先理念的同时,也要坚持社会教育理念,从源头上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家庭配合以及个人努力的共治范式。
  【关 键 词】公共治理;治理能力;代际沟通;共治范式
  【作者简介】祁志伟(1987— ),男,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王浩骅(1995— ),男,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06-0035-03
 
  公共治理属于一项包容性的治理体系,从形式到内容统筹了国家、政府、社会与市场发展中的诸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治理体系,涵盖科技、文化、国民教育、医疗、卫生诸多层面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共治理能力也在不断推进与优化。从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新时代我国公共治理能力在持续现代化的基础上,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尤其是国民教育理念与公共治理能力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的矛盾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论述囊括了国内诸多矛盾问题,而公共治理与国民教育理念之间的隐性矛盾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大矛盾。
  一、公共治理背景下的隐性逻辑循环
  综观国内外的实践,可以发现公共治理是从一个宏观的视角透视并利用规则规范社会主体的全域行为,从传统转向现代,公共治理以兼顾能力与方向为目标,通过解决问题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治理正在成为包揽衣、食、住、行等一切行为需要的综合体架构。做好公共治理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清楚公共供给与公共需求之间的关系,以公共服务作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效媒介,既要在政府治理、市场供给、社会需求方面统筹兼顾,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来看,正确认识和把握公共治理与国民教育理念这一矛盾,有必要以新视角厘清国家公共治理能力与多元共治模式之间隐含的内在逻辑关系:公共治理能力→官员腐败→代际指向→路径依赖→公平失衡→公共治理能力。这个逻辑关系的表象突出了要素与行为的结合,实则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生物链关系循环。在这个循环之内,如何建构与解构逻辑循环成为检视公共治理能力的关键问题。分析该内在逻辑可以明晰:公共治理能力的最大功能在于促进社会秩序公平与包容性发展。一旦公共治理能力出现机制断裂或功能失范的现象,官员腐败的行径就会上演,一方面依靠自身的行政权力与权威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