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7月中期

学习型场域与反思性惯习:基于知识创新的组织模式的系统生成/吴 俊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吴 俊 日期:2017-08-01 18:36:03
  【摘  要】组织场域与行动者惯习之间的动态交互关系,构成了组织结构与行动者实践的生成性动力机制。面对知识社会的转型,科层型场域高度制度化的环境不仅形塑了组织成员对制度理性的仪式性遵从这一消极保守的常规性惯习,而且导致了组织之间惊人的制度同形,从而大大约束了组织基于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绩效提升。对此,组织场域必须借助分散化知识的整合、结构与行动的脱耦以及信心与忠诚逻辑的规则再制,重塑基于知识创新的学习型场域和行动者反思性惯习,维持组织合法性与绩效性之间的适度平衡,有效改进组织的长远绩效,真正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学习型场域;反思性惯习;知识创新
  【作者简介】吴俊(1983— ),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学习型大学场域与反思性学习惯习的交互建构”(项目编号:15YJC880097);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主体性视域下大学生学习的生成性动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QN-284)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7)20-0012-04
 
  传统的制度主义常常采取两种路径来探讨组织行动与制度逻辑,一种是以功利主义为导向的个人理论,另一种是以权力为导向的组织理论,忽视了历史性因素和经验性因素对个人偏好和组织利益而言的多重逻辑。对此,综合了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实践理论,旨在借助场域和惯习的概念,从关系主义思维方式出发,把个人和组织的行动置于知识社会转型背景下,对制度结构和组织行动的变迁进行综合考察,为基于知识创新的组织模式的系统生成创设一条可行性路径。
  一、“场域—惯习”视角下制度结构与组织行动的交互建构逻辑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指出,场域是由不同的权力或资本形式所决定的处于不同位置的行动者的客观历史关系构型;惯习则由积淀于个人身体内的一系列历史的关系所构成,其形式是知觉、评判和行动等各种身心图式。借助场域与惯习,制度结构与认知结构得以联结起来,场域表征着制度结构,惯习表征着人们的认知结构。场域与惯习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建构的运作逻辑:“场域形塑着惯习,惯习成为场域固有的必然属性体现在身体上的产物;惯习建构着场域,把场域建构成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一个被赋予了利益和价值,值得行动者去投入、去尽力的世界。”[1]172场域与惯习的相互作用,既是行动者认知结构和实践行动的生成过程,也是制度化结构自身再生产的过程。换言之,场域的制度结构经由该过程进入行动者的认知结构,并作为思维图式储存其中,又经行动者的实践行动复制出来(见图1)。
  具体而言,实践理论从认识论的视角出发,把实践作为联系组织场域与行动者惯习的中介环节,寻求对于制度结构和组织行动的生成、维持与变迁的解释。其一,行动者惯习具有结构性建构和建构性结构的双重属性,即场域形塑惯习,惯习生成实践。惯习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的认知图式,是在以往的实践经验中获得的,又持续不断地发挥各种实践作用;不断地被组织场域的制度结构形塑而成,又不断地处于结构生成过程之中。其二,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