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1月中期

领导干部非规矩化行为的社会学分析/杨鸿柳 张 迪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杨鸿柳 张 迪 日期:2017-03-16 11:06:39
  所谓非规矩化是相对于规矩化而言的,即行为主体在遇到某些问题或处于某种困境时,借助权力、金钱、关系、面子、人情等资源,采用规矩以外的方式进行利益博弈,以达到某种目的或意图。从社会学领域来看,非规矩化行为也会受到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行为主体漠视党纪国法,扭曲人际关系,钟情于“潜规则”、青睐于“土政策”,这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分析这些现象的社会根源与社会危害,探索其社会治理路径,成为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领导干部非规矩化行为的社会根源
  1.权力至上的“官本位”思想。“官本位”是一种以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念。具体在社会生活中,是为官者处于中心位置,一切话只有当官的说了算,一切事只有当官的干了才符合政策,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为了做官。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权力来源于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也是人民赋予的,理应运用权力为人民谋幸福,绝对不能以权谋私。然而,现实却是一些人做官的动机有问题,认为“做官才有出息、从政才是本事”,有了官位就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还有一些已经当了“官”的干部则热衷于搞“自我设计”,摆不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把“做工作”当作升官的阶梯,或是向组织伸手要官的筹码。这种自利性观念弱化了权力伦理,使为官者在金钱面前丧失了人格,掉进了权力的黑洞,大搞权钱交易。“官”与“金钱”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官本位”思想在人们头脑中进一步固化,成了非规矩化行为的温床。
  2.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流传久远且根深蒂固,它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基本心理取向和根本标准,无时无刻不在通过信念的力量维护着现行的规则体系并抵制着异端观念的冲击。其形式林林总总,表现各色各异,构成了复杂的人文景观。在相对落后的社会里,宗族崇拜作为一种传统的宗法观念,严重妨碍着人们对现实社会的适应。很多情况下,宗族崇拜“违背真理,颠倒是非”,肆行迷信之专制,侵犯后世之人权,攘夺生民养命之源,其对社会制度的损毁尤甚。由其延伸的宗族意识与宗族势力又是产生宗派主义、裙带关系的重要根源,其“内外有别”的处世哲学,反映到非规矩化行为上,表现在一些部门和单位中,是权大于法,个人意见大于集体决策,领导要求大于法律条文。此外,在社会领域中,当狭隘的宗族崇拜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恶性膨胀时,又可能衍生出各种江湖帮派、黑恶势力等,这些组织把行会帮规作为行为准则,或明或暗地展开利益博弈,通过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念来消解制度文化的影响,并为非规矩化行为滋生提供了温床。
  3.社会的价值裂变和义利纷扰。价值观和义利观的变化对人们的行为影响很大,它是非规矩化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当改革带来的不仅不是利益的增加而是既得利益的失去时,人们原有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必然会出现变化,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也必然会产生怀疑。久而久之,价值观念呈现功利化倾向,价值评价标准趋于物化。譬如,一些人“物欲恣肆,显尽风流”,把追逐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和获得丰厚的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