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1月中期

基于“经济人”视角下的农民政治冷漠行为分析/董婷婷 卢侄聪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董婷婷 卢侄聪 日期:2017-03-15 17:31:34
  【摘  要】政治参与是推动民主政治进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作为民主发展的前沿阵地,农民的政治态度与行为直接影响着民主进程。本文以“经济人”为分析框架,通过访谈广东J市A村的一个村落,分析农民政治冷漠现象形成的原因。结果发现,农民选择充当“经济人”角色而抛弃“政治人”角色,实质上是有限理性决策下对经济和政治之间的抉择。研究影响农民政治冷漠的主要因素、农民政治冷漠行为的特征,对于有效改善农民政治冷漠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经济人;农民政治冷漠;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作者简介】董婷婷(1991— ),女,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卢侄聪(1989— ),男,环胜电子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
  【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7)02-0016-0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学术界对政治冷漠的界定尚不明确,但大部分学者赞成“政治冷漠表现为一种对政治漠视的心理状态和政治行为。与政治参与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即政治不参与或消极政治参与”。笔者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将学者们对政治冷漠问题的讨论归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经济角度,即认为农民对政治冷漠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对自身利益的追逐,农民不愿意将时间花在政治参与上而减少物质追求,因而降低了机会成本,显然,他们认为政治参与短期实效不高。“做一项对自身暂无多大用处的事”,不如利用这些时间来弥补经济上的困难来得实在。第二类是从政治学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存在制度漏洞,没有完善的政治参与机制,不能为农民参与政治提供物质保障。第三类是从农民内心的“君臣思想”和“家天下”等传统文化思想角度分析,认为地方政府或者村委会成员发布的消息是命令,只需执行即可,不需要过多干涉。第四类是从教育程度角度分析,以农村人口的知识水平为基础,分析村民参与政治的能力,结果显示,“大字不识几个”严重制约了村民参与政治,因而导致政治冷漠,官民冲突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经济人”假设为视角,研究农民政治冷漠行为的深层原因。结合文章研究实际,笔者在横向上将经济原因划分为三个维度:机会成本、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机会成本主要指农民为了参与政治而放弃的其他直接经济收益,信息不对称主要讨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政府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农民在面对信息不对称时所采取的措施。
  农民在权衡政治参与是否带来效益时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显著的短视性特征。农民群体的特殊性、知识和参与手段的有限性及信息获取渠道的不通畅,使他们在政治参与面前显得相对较弱。在短期内,由于政治参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如通过其他经济活动带来的效益高,农民往往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政治参与所带来的长远利益。
  关注农民的政治冷漠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长时间的政治冷漠是引发政府和农民矛盾冲突的一个原因。其次,有助于对政府决策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强调公民政治参与,有助于制约政府权力膨胀。再次,它是推进政治民主建设必须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