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8月中期

利益相对受损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分析/张 健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张 健 日期:2016-09-12 18:33:08
  【摘  要】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利益表达表现为释放不满情绪、胁迫基层行政机构和触碰法律规范三种方式,意图主要在于唤起具有相对剥夺感的其他人或他群的社会认同,激发集体行动,向政治系统施压,使政府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其利益表达取向在于寻求政府利益补偿和社会支持,影响政府制定政策并强化政策执行力,强制疏通利益诉求渠道。在利益表达过程中,利益相对受损群体的行为策略既有理性选择,也有非理性的一面,或二者兼而有之。
  【关 键 词】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利益表达方式;利益表达取向;利益表达策略
  【作者简介】张健(1969— ),男,咸阳师范学院政治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视域下利益相对受损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XJA81000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66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6)23-0060-03
 
  所谓利益相对受损群体是指在社会转型期,那些利益需求未能获得相对满足从而产生了生存焦虑感、相对剥夺感、社会不安全感和不公平感,并且因社会互动感强而导致社会结构紧张的人们。利益相对受损群体的构成具有多层性、动态性、复杂性、互动性特征,其利益表达呈现多种多样的方式。有人认为利益相对受损群体的利益表达是对国家权力或代表的抗争,是一种“政治性冲突”;有人认为利益表达主体聚众围堵公共设施、冲击国家机关的方式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是“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1];还有人认为利益表达主体破坏了政治系统公共政策的社会性利益配置功能以及政府的治理能力,是非理性行动[2]。基于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利益表达的对抗性,基层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遍设维稳综治网点,动用大量财力、人力“花钱买平安”,却不能摆脱“越维越不稳”的怪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利益表达方式及意图何在?其利益表达的取向是什么?策略选择如何?本文意欲厘清这些问题,为各级政府化解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路。
  一、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利益表达方式及意图
  (一)释放不满情绪
  产生了相对剥夺感是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区别其他群体的重要特征。利益相对受损群体经常会将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状态和政治权利与参照群体进行无层次、无方向对比,当他们内心感受到现实与期望的差距,或者意识到自己不拥有获得应该得到的收益的资源时,就会感到社会不公平,产生了丧失感和被剥夺感。产生相对剥夺感的人们可能会将这种否定性心理感受潜藏起来,不向有关部门倾诉或抗议。正如学者所言:“群众不满、受挫经验、民怨、未实现的期待、相对剥夺感等现象,不一定能导致抗议行为的产生。事实上,面对不利的生命机会分配,大多数民众仍是选择了默默承受。”然而,当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他们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不断积累、叠加,心理再也无法承受时,就会将不满情绪发泄出来。其宣泄方式主要有:发牢骚、编顺口溜、写打油诗、网络点评和制造谣言等言语批评和攻击,或采取莫名其妙、无事生非的报复行动,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