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7月中期

基于集体行动理论的区域公共物品供给难题及其破解之道/吴光芸 王 灿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吴光芸 王 灿 日期:2016-07-13 10:11:05
  【摘  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区域合作愈发成为区域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保障。地方政府希望分享公共物品供给后的收益,但不愿承担供给成本,这种理性行为导致区域整体的不理性行为,使得区域公共物品供给陷入集体行动困境。因此,要使区域公共物品得以有效供给,必须从变革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出发来寻求破解之道。
  【关 键 词】区域公共物品;合作供给;困境;制度变革
  【作者简介】吴光芸(1978— ),女,南昌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与公共治理;王灿(1991— ),女,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政策与公共治理。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途径和措施研究”(项目编号:12CZZ044)和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XYJG-2014-1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6)20-0047-03
 
  伴随区域一体化浪潮的发展,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开始突破原有的行政区划边界,成为区域公共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强化和整合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功能已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步的重要环节。近年,我国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合作愈发难以达成,区域之间恶性竞争愈演愈烈,邻避现象突出导致区域合作呈现碎片化趋势。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合作动力不足及“搭便车”等问题凸显了区域合作机制的缺失,成为制约区域公共物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的“瓶颈”。为此,探索有效的区域公共物品合作供给制度迫在眉睫。
  一、区域公共物品的特性及供给困境
  区域公共物品因其消费空间的跨域性及自身特有的外部性而区别于传统的公共物品。因此,除了具有一般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及非竞争性这些基本特征外,区域公共物品还具有体现自身特征的典型特点:供给需求主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生产供给的规模化和动态性、明显的地理依赖性和外部效应的溢出性[1]。区域公共物品所具有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区域范围内的主体都存在消费的可能性,因而会产生区域内地方政府“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首先,区域公共物品供给需求主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供给面临过剩和不足共存的局面,这不仅有损区域整体利益,也制约地区的长远发展。其次,生产供给的规模化和动态性表明,随着区域的动态发展,区域公共物品合作供给范围在不断扩大,区域界限相应地模糊化,从而供给效果和受益人群也会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正如长三角经济圈由最初的16个城市发展到现在的22个城市。而这些城市群的扩充使得集体行动困境更加难以克服,直接影响供给效果和受益人群。再次,明显的地理依赖性和外溢性使得公共物品的供给在其区域范围内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但在区域范围之外又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排他性和拥挤性,使区域政府缺乏合作动力甚至出现恶性竞争。
  二、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集体行动困境原因分析
  (一)区域政府合作供给区域公共物品的动力不足
  首先,目前区域公共物品供给过度依赖中央政府财政拨款,主要依靠国家政策引导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