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7月中期

替代性利益表达模式:基本内涵、转型困境与发展路径/马胜强 吴群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马胜强 吴群芳 日期:2016-07-13 09:46:11
  【摘  要】利益表达是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对公共政策过程各阶段都有重要影响。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分析概念,替代性利益表达模式是由各级党政干部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主动考察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代表人民群众进行利益表达的运作方式。该模式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双重作用的结果,它的运行是以群众路线的内在结构为逻辑机理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分化给替代性利益表达模式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应通过加强责任建设、制度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来完善这种利益表达模式,以此来构建适合社会转型期要求的均衡利益表达模式。
  【关 键 词】利益表达;替代性利益表达模式;政策输入;政策过程
  【作者简介】马胜强(1983— ),男,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现当代中国政治;吴群芳(1975— ),女,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公共政策。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资助项目“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我国利益表达机制的结构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15M58097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群体性事件频发背景下公民有序利益表达研究”(项目编号:13YJC810019)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社会转型背景下公共治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深化研究”(项目编号:FRF-BR-15-017B)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6)20-0011-03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逐步分化,社会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也愈发严重。在社会转型期,“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1],成为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内容。因此,立足于中国政治实践的现实基础,探讨当代中国利益表达的分析模式就成为现阶段利益表达研究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向。
  一、政策过程视域下的利益表达
  政治系统理论从动态过程的分析视角,将公共政策过程看作是一个由政策输入、转换和政策输出构成的有机系统。从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框架来看,政策输入也就是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统一过程。根据阿尔蒙德的经典定义,“当某个集团或个人提出一项要求时,政治过程就开始了,这种提出要求的过程称为利益表达”[2]。结构功能主义认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政治系统在结构上是由不同政治角色及其关系组成的,在功能上是由体系层次、过程层次和政策层次三部分构成的。利益表达则是过程层次的第一个阶段,社会中的个人或利益团体通过一定途径进行利益表达,再经过利益综合、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一系列过程,政治系统才能够与社会环境形成互动并有效维持自身运转。政策过程的实质,是政策制定者依据社会中的个人或团体向政治系统进行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结果,通过政策制定来对社会利益进行权威性的调整和分配的过程。作为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利益表达对整个公共政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利益表达构成了确认政策问题的基本前提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