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5月中期

公权腐败的人性根源及治理/郑文宝 姜丹丹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郑文宝 姜丹丹 日期:2016-06-07 16:12:17
公权腐败的人性根源及治理
——从传统伦理谈起
 
  【摘  要】公权腐败研究不但要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视角出发,而且要系统挖掘其人性根源和人性治理措施。从人性角度而言,公权腐败是很难被根除的,只能降低程度,这在传统人性论中均有论证。当代反腐须多元并举,不应遗落人性环节,从自律层面而言,公职人员的道德要求不能高得离谱,因为任何道德都是对人性欲求的压抑和控制,目标过高容易导致群体性失效行为发生;从他律层面而言,则要“礼法”并举,法是指向罪的,单一的法治反腐只能打击质变为罪的腐败行为,而尚未成罪的腐败行为则无人管控,根本无法减少腐败的发生。为防止腐败“后继有人”和“春风吹又生”,反腐应从源头入手,“礼治”能有效管控腐败的萌芽期和量变期,“德→礼→法”才是一种真正有效的全过程反腐举措。
  【关 键 词】腐败;人性;自律;他律;德→礼→法
  【作者简介】郑文宝(1973— ),男,黑龙江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伦理学;姜丹丹(1982— ),女,绥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当代官德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5KSB0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统人伦观的价值合理性及其现代审视研究”(项目编号:13BZX071)和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编号:JY160012)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B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6)14-0062-03
 
  公权腐败是社会发展的毒瘤,是一个人人皆知的问题,尽管上至顶层设计者下至黎民百姓从未停止过反腐,但是从古至今腐败却从未被杜绝过,这似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斯芬克斯之谜。
  一、公权腐败滋生的人性根源
  从理论上讲,要缓解腐败现象,必须先探寻腐败根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腐败问题。众所周知,公权腐败主要通过经济问题体现出来,但所有腐败并不都是因生活窘迫而生,腐败实质上是一个人性的问题。所以,腐败问题研究不但要从时下流行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视角进行研究,更需要从伦理学的人性视角进行探讨,这样才具有根源性意义,才能真正做到防腐拒贪。
  提到导致腐败的人性因素,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性恶论。韩非曾这样说道:“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人焉能去安利之道而就危害之处哉?”(《韩非子?奸劫弑臣》)也就是说,性恶是人所不能克服和避免的,是人的本性。官员也是人,也应该具备这一最基本的人性——恶,但人性之中恶的因子是否一定能够“破茧成蝶”外显为腐败行为呢?性恶论主张者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们认为,人世间诸如声色、争夺、好利的所有负面效应都是源自这种人性之中的恶。恶依托于人这一载体的不同角色可以有多种表现,但在官员身上的直接表现就是公权腐败,因此,可以说腐败是埋在每个官员内心深处的一粒种子,随时都有可能发芽。
  人性本恶能够很好地诠释贪腐的人性基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