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3月中期

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制的历史考察及改革思考/王宝林 丁晓春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宝林 丁晓春 日期:2016-04-07 16:08:36
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制的历史考察及改革思考
——以省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为例
 
  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历史考察
  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已着手开展革命领导干部的选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权建设等原因,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表现出高度集权的特征。改革开放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步入制度化建设阶段,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初创:新中国成立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初步探索
  1.建党初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党初期,党对干部的选拔任用主要体现在对党组织领导人的产生和管理上。党的一大用选举的方法产生了党的领导集体,党的二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的产生方法做了详尽规定,“由地方执行委员会指定若干人为该机关各党组的干部”,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文件上第一次提出“干部”的概念。1927年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规定:党部之执行机关概以党员大会或其代表大会选举,上级机关批准为原则。1927年下半年,党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和政权,党管干部的雏形逐渐形成。
  2.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发展,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党组织的高度重视。这一时期,党认真分析并吸取了之前在干部路线与干部政策上的一些错误做法及沉痛教训,并在干部的管理原则、管理体制、考察方法、选拔任用标准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干部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1938年9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德才兼备这一选拔干部的标准:“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这一时期进行的干部制度建设方面的探索,为新中国的干部工作与制度建设打下了基础。
  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胜利形势的发展,产生对干部的大量需求,对干部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一阶段党的干部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选拔大批新干部,有效解决干部供求不平衡的矛盾。1948年12月,中央专门发出《关于大量培养提拔产业工人干部的指示》,“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大批地培养、训练和提拔产业工人职员干部已成为目前全党性的迫切的中心之一。我们党必须从一切解放区的产业工人和职员中,立即训练培养和提拔大批的干部,以便能够派遣他们和老干部一起去接管新解放的大城市及大的工商业,并参加党、政、军、民各方面的工作”。
  (二)变迁: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曲折变迁
  1.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建设的开展对领导干部、领导班子与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一方面,由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在实际政权建设中还没有完整地建立起来,这客观上要求由中央对地方直接领导和控制。另一方面,许多地方刚刚解放,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不够成熟,因而,党主要采取了任命和指派的方式来安排和决定干部。总之,为了稳固地方政权和社会安定,重要部门和机构的领导干部的配备权均集中在中央,干部选拔任命和管理呈现高度集权的特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