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2月中期

社区协同治理与社区认同的同构性研究/付春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付春华 日期:2016-03-14 16:09:29
  自我国社区建设开始以来,伴随着治理理论对我国社区治理改革的影响,社区治理方式表现为从一元到多元、从集权到分权、从管制到对话的发展过程,越来越强调多元治理、合作治理、协同治理。社区认同建设包括文化价值体系、主体权利体制、需求回应机制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社区协同治理模式实现的基点。在社区认同的视角下构建社区协同治理模式,值得深入研究。
  一、社区治理及其最佳状态:多元协同治理
  社区治理是指在居民生活的多层次复合社区内,社区党组织、政府公共机构、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及社区居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应对社区公共问题,共同完成和实现社区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社区治理涉及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复杂权利关系,其目标是通过多元权利主体的参与,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共同实现社区的善治,即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现阶段的社区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的多元合作、协同共治的基本取向是一致的,协同治理是社区治理模式的总趋势。
  作为对行政型和自治型两种治理模式的反思与超越,协同治理是更有效的社区治理模式。现阶段,在政府职能依然存在缺位、越位,同时社会又不具备自主自治能力的现实情况下,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共治是国家与社会的最佳互动模式。社区治理是政府部门、私人部门、第三部门和公民个人的共同行动体系,既非政府包揽所有社区事务的单级管理,也非社区自治组织包揽行政事务以外的所有社区事务的彻底自治,无论是行政主体与自治主体之间,还是自治主体内部,都不是互无接触、各自为政,而是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合作、协同共行,通过各种制度化、有序化的方式共同解决争议,达成行动共识,实现各自利益。
  二、社区认同及其与社区协同治理的同构分析
  社区是社会系统中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基础领域,社区认同是社会认同范畴中的重要问题。社区认同是指处于社区范围内的居民和群体基于社区生活和发展需求,在对社区组织结构及其规则进行评价及接受社区反馈的过程中,产生对社区运行体制的认同并进行组织行为参与,进而产生共同体意义上的社区的心理认同和归属感,最终形成关于社区发展的自上而下相统一的文化价值观。社区认同的分析视角是基于“国家—社会”范式。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由于国家的政治意识和社会主体的需求处于阶段性的发展变化中,因此,社区认同是一个动态稳定的阶段性状态。
  社区认同建设包括文化价值体系、主体权利体制、需求回应机制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化价值体系是贯穿认同建构全过程的纲领性内容,是社区认同的切入点和归宿。文化价值体系以社区文化为载体,以价值观为核心内容,包括对国家、社会、社区、个人四个层面的价值意识。主体权利体制是指作为利益共同体的社区形成的代表各类社区主体权利的组织结构和权利运行规则,是保障社区主体利益和需求的基础,它能使各类社区主体感知自身的角色和地位。社区成员基于自身的利益而对社区权利结构和组织行为进行评价,从而影响对社区的心理认同和归属感。主体权利体制的主要功能是向社区主体灌输组织行为逻辑、增强组织行为认同,从而增进和强化社区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同。需求回应机制是指社区为满足和反馈社区成员的生活发展需求而形成的一系列相对稳定的运行方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