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9月中期

新媒体时代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郭少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郭少华 日期:2015-11-13 11:22:59
  伴随着新媒体在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即使处于最偏远的农村也能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互联网不但影响和改变着农村外部的宏观社会环境,也改变着农村社会内部的政治生态,同时农民自身也因互联网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形势下,新媒体正同时从内外部影响着农村的政治生态。
  一是新媒体促进了农民主体意识的觉醒。传统的农村社会,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民普遍封闭、保守、落后,具有浓厚的小农意识,缺乏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且缺乏创新精神,主体意识不强。在新媒体对广大农村地区不断渗透下,传统的农村社区愈来愈趋向开放,农民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多种信息资源,农民的整体素质在互联网影响下不断提升,他们获得了发财致富的信息、手段,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新一代的知识型农民正在形成。经济独立、知识进步的农民的主体性逐渐觉醒,他们不再依附于基层政府,并且获得了和政府博弈的能力,在与政府打交道过程中增加了底气,农民的平等意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逐步显现。
  二是新媒体搭建了农村社区与外界沟通的平台。传统的农村社区,作为熟人社会,同质性较强,存在着内聚外排的现象,社区之间、社区与社会之间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口口相传等形式,信息交流的广度、深度有限,信息向外传播的效率较差。在网络时代来临之前,农村的信息传播具有很强的滞后性,传播的受众有限,迫切需要大家关注的事件传播很不容易,要想获得社会支持的难度也很大。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结构模式正在被打破,不同地域、阶层、身份的社会成员具备了及时交流沟通的条件。基于对社会良知以及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他们更加关注农村所发生的事件,逐渐形成了一个呼吁、支持和社会控制的网络。新媒体技术带来的社会网络化,打破了有形的地域限制,为超越地域、血缘、文化等因素的整合提供了可能。在新媒体时代,农村社会已与外部社会建立起了相互沟通的平台,具备了沟通、协调、联动的条件,整个社会的网络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这些变化对于身处广袤农村之一隅的个体农民来讲,新媒体为其超越地方的社会关系网络插上了翅膀,农民社会资本在无形中不断提升。
  三是新媒体打通了农村社区与高层政府沟通的渠道。传统的中国社会,农村社区与政府的沟通环节复杂且是单向度的,农民要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主要是自下而上单线方式,一级一级往上传递,如果是正面的信息,基层政府传递的积极性就高,如果是负面的信息,基层政府传递的积极性就弱,甚至存在截留、过滤等问题。这些情况致使农民很难将自己的诉求传递给高层级政府甚至中央政府。农村社区与高层级政府的沟通是断层的,直接的交流互动也根本不可能,即使有机会实现农村基层与高层的互动,信息传递的真实性也大打折扣。新媒体从根本上改变着农村社区与高层级政府之间的互动方式,通过邮件、短信、微博、微信、举报平台,基层农民可以直接同各级政府进行即时的信息交流,而基层政府信息中介的角色也因此被打破。农民可以把自己的利益诉求传递给国家,而其他高级别的政府甚至中央政府也会通过信息媒介,在把最及时的信息告知农民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在基层政府、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存在不同利益诉求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