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9月中期

建构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范式/李宜馨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宜馨 日期:2015-11-13 10:58:57

建构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范式

——西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运动视角之鉴
 
  治国理政,必须“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是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处理执政党、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正确原则和有效途径,对如何处理执政党、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性问题给出了科学解答。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借鉴并实现对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超越,建构起治理现代化的新范式。
  中国有着悠久的国家治理历史和经验,西方也有不同的政治运作模式。一方面,我们要正确处理制度自觉和制度自信的关系,兼顾制度延续,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另一方面,我们在树立制度自信的同时,要有制度清醒,要有学习能力,不能故步自封。实现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需要对这两种资源学习借鉴,也需要批判扬弃。只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实现这种双重超越,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国理政道路。
  
  一、治国理政对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也可以说,国家治理能力就是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实际能力。没有国家制度,也就没有了国家治理的基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显然,有制度而无能力,那么制度就徒有虚名;有能力而无制度,那么能力就会被滥用。这就要求必须在制度体系下不断提高执行能力,在提高执行能力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制度体系。
  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体现了中国对现代化的新认识、新主张。现代化既是当代人类发展的时代潮流,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任务。国家能力是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最主要的条件之一。提高国家能力,就是提高中央政府推进改革开放的能力,以及加速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落后国实现经济起飞,缩小与先进国的差距,发挥后发优势和赶超效应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发展过程而言,这是一个经历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多次循环的认识过程。从早期来看,中国的现代化主要是以经济现代化为核心的。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逐渐扩展,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邓小平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他提出,要用30年左右的时间,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可以说,这是一个富有远见的国家制度建设的战略设想。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