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8月中期

创新推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的思考/田文富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田文富 日期:2015-11-10 17:56:12
  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彻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增长新模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是当前和今后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绿色发展的内涵
  绿色发展以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为一体,以生产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和消费的合理适度,实现生态环境盈余增加和不断改善为基本特征,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支撑和动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关系和谐的新型发展道路。绿色发展可以看作是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等内容组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耦合关系的整体,需要政府、企业、居民和社会组织等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
  1.开放性。绿色发展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转换和能量流动的关联和互动。因为绿色发展和绿色增长本身需要发展载体和平台,必须借助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功能与外界联系,进行能量输入和输出,实现梯次循环和物质转换。绿色发展系统本身的开放程度决定人才、信息、资本等系统因子的流入和流出及协调作用。
  2.多元性。绿色发展道路和选择存在多样性特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自然人文条件的不同,甚至政治制度和文化伦理传统的差别,都在影响绿色低碳增长模式的选择。不同国家和地区只有立足自身实际,选择既符合自身国情又体现绿色增长趋势的发展方式,才能充分发挥绿色发展的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共赢。
  3.不平衡性。绿色发展由于存在国家或地区之间在发展阶段上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和资金投入能力、技术研发潜力、人才培育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即使在同一国家和地区内部,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等的不同,也会导致绿色增长的水平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如何克服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需要在绿色发展的整个全球系统和区域系统内实现资源、资金、人才和信息的输入输出及自由流动,激发各个发展主体实现绿色增长的积极性,最终达到绿色低碳增长的相对均衡状态。
  二、我国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绿色发展制度的整体设计必须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在具体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上必须体现资源与环境的实际价值和绿色产业投入的长远效益保障。反观我国绿色发展的现有制度并不能很好地达到这一要求。
  1.绿色发展理念落后。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从理论上说,传统的“三高一低”产业已显现出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限性,亟须转变发展方式,走低碳循环的绿色增长之路。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刻意追求大而全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对世界范围内的绿色增长缺乏足够的认知和应有的重视,在发展方式、增长模式和具体的企业生产经营、社会管理等具体制度设计方面缺乏绿色低碳理念,使我国现有的制度中很少出现专门的绿色发展制度。
  2.绿色发展供给手段单一僵化。由于对绿色发展的潜力和低碳循环经济一知半解,导致绿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