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理论版阅读
更多
2020年3月下期
美国对中国5G事业的舆论建构及其应对——以《华盛顿邮报》涉华5G报道为例/粟 锋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粟 锋
日期:2020-04-27 17:00:39
栏的情感倾向和分析视角有所差异,但共享的中心议题是一致的,即“中国5G技术的国际进展”。《华盛顿邮报》先后24次在新闻头条报道该议题,其中,13次直接把中国政府与华为公司捆绑在一起,作为美国及其盟友的假想敌,如“英国认为华为尚未解决安全问题”“美国盛赞德国制定5G安全标准向华为宣战”等;也有标榜“价值中立”的权威性与客观性报道,辅以表格数据捧杀中国5G成就,如“华为首次宣布获得26个5G国际订单”“中国领先美国和欧洲开通5G临时牌照”等。这些头条报道与其他西方媒体紧密联动、同频共振,形成舆论场上的主流之音,不断加深巩固媒体受众(主要是美国民众)“中国5G威胁”的新闻印象。
(二)塑造显著热点
提升孟晚舟事件的新闻效度。新闻媒介对热点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该议题的重视。从5G传播图谱的长时段演变曲线来看,孟晚舟事件是新闻波峰。2018年12月1日,华为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美国联邦调查局在事件爆发24小时内针对中国5G发送“推特”12条,批驳华为公司“窃取知识产权,破坏全球自由贸易规则”。孟晚舟被捕之后的一周,《华盛顿邮报》涉华5G报道达到42篇,比平时每周报道数的平均值高39%,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篇报道“华为高管被逮捕引发股市动荡,令美中贸易谈判陷入困境”,讨论事件各方反应,还看似“客观公正地”转引《环球时报》相关报道,实则增加大量修饰词强化北京对该事件的政治态度,加快5G技术话题政治化进程,该报道被《纽约时报》等转载,“脸书”“推特”等分享近千次。此后,《华盛顿邮报》涉华5G报道每论及中美、中欧、中加等大国外交关系都以不同篇幅回溯孟晚舟事件。
(三)设定优先顺序
干预美国及盟友的渐进分化。媒体根据重要性判断来设定报道的顺序和曝光时间,主导议题的方向。《华盛顿邮报》在报道涉华5G的外交议题时,把是否符合美国国家利益作为重要性判断的基本依据,同时按照政治偏好,突出国家观念,调整新闻结构的事实要素排序,重新解读新闻文本。以对2019年4月李克强总理出访欧盟国家的报道为例,德国《南德意志报》指出“不希望把华为排除在5G合作方之外,同时将为所有供应商制定统一的竞争标准”,而《华盛顿邮报》报道则忽略中国与欧盟领导人会晤达成的成果,调整为“德国为阻止华为进入5G领域制定更严格的安全标准”。与此相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对英国政府与中国华为公司合作的报道。从新闻文本的差异,不难看出,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5G的立场并不完全是以美国政府为主导,甚至是大相径庭。但《华盛顿邮报》对美国民众的“二次传播”始终保持一贯的盟友解释框架,按照能动建构原则一定程度上重塑民众对外交议题的情感认知。
三、应对策略:制胜数字外交
自特朗普政府发起中美贸易争端以来,5G技术一直是双方竞争博弈的集中火力点,特别是2019年5月16日中国民营企业华为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标志着贸易战的阶段性高潮。表面看来,特朗普政府施政反复无常,但是全媒体时代是有信息记忆的。本文通过追溯《华盛顿邮报》近一年来的涉华5G报道,发现美国媒体受国家观念主导,有计划地营造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