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11月中期

地方政府“放管服”改革提升路径研究/刘潇阳 魏 楠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潇阳 魏 楠 日期:2018-12-11 10:46:53
于缺乏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套措施而无法得到落实。此外,由于各级部门及其下属机构间的博弈和职责划分的模糊性,往往导致要求不一、标准不一、部门间互相扯皮的现象,在联合监管、信息共享、权力下放等方面存在着“中梗阻”问题。[2]比如,由于担心外省职能部门间“互不相认”,有木材运输商随身携带的《木材运输证》除按规定盖有起运地行政审批局的章外,又加盖了林业部门的公章。这种“一证两章”的怪象,正是部门分治现象的具体体现,非但没有减轻群众的负担,反而增加了群众办事的不便。
  (三)社会协同合作不足
  “放管服”改革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从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切实所需出发,从政府部门“端菜”向人民群众“点菜”转变,最终目的是要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换言之,“放管服”虽然是一场政府部门的自我革新,但也需要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广泛参与。只有各个市场主体切实行使自身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发出自己的声音,才能让政府部门了解群众所需所急,找准共性问题,有的放矢。然而,现阶段,地方公众和企业或囿于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或出于对政府的不信任,往往不愿参与到改革的进程中来。即便参与,也多是采取网络舆论、上访等“消极参与”手段为主。如此一来,政府部门无法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更遑论为群众提供精准的服务了。
  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在减少繁文缛节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行政中介组织中仍存在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等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地区中介服务机构和主管部门仍存在利益关联,政府部门采取强制指定或变相指定的方式要求企业选择特定中介机构,导致中介服务垄断;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缺乏对中介组织的培训与必要的对接程序,致使政府部门与中介组织间的衔接不流畅、不匹配、不协同,间接导致“放管服”改革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信息孤岛”问题突出
  目前,各部门的业务办理系统大都是由国家、省统一管理的垂直系统,在没有上级统一的安排部署下,很难实现与各层级政务信息系统对接,信息共享不能取得根本突破,互联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进而形成了一个个“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3]
  在政务信息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强势部门和弱势部门间的割裂现象。强势部门往往由于十分重视信息建设、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等优势,掌握着丰富且关键的信息资源,而凭借着信息优势,这些强势部门无须同其他部门共享信息即可高效完成自身职责。为了避免丧失信息垄断优势、权力旁落,这些部门亦不愿进行信息共享。反观弱势部门,由于数据信息的缺乏,需要向相关部门请求获取数据权限,而有些部门以内部规定、保密等为由,拒绝信息共享,导致弱势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受阻。由于我国尚未对政务“元数据”标准、格式、架构等建立统一规范,因而在数据编制、采集、统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指标口径差异,导致政务数据难以在不同系统间互通和流动,在客观上加剧了“信息孤岛”现象。此外,在推进信息共享的进程中,有些部门和地方由于原有基础好、理念先进,在信息共享中容易达成共识,在这一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而有些部门和地方由于基础条件差,仅信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