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11月中期

党委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制度的完善对策/刘学彬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学彬 日期:2018-12-11 10:05:37
研判是“劳民伤财”,增加政府负担。三是有人认为分析研判和原来的干部考核相比没有多少创新性,没有原有考核制度用起来方便。实际上,党委领导班子分析研判与当前普遍实施的目标考核、绩效考核、政府绩效评估、领导干部考核、公务员考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析研判要充分利用各种考核结果,但重点是从党委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整体功能以及运行情况看问题,能够给干部选拔和任用提供基础性情况和方案,因此,它是各种考核的延伸和深入,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提出不同于原有考核理论的独特理论框架。基于此,下一步的研究必须通过对党委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制度相关理论及实践的总结和提升,提出包括基本概念、研究内容、重要价值、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制度体系、实现途径等方面的理论框架,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多元主体的参与程度方面
  目前的党委领导班子分析研判由各级党委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实施,相关目标考核、督查、纪检、审计等部门参与,这种机制有利于体现党委的意志,同时又充分考虑到了可操作性,因为各级组织部门受人手、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全方位、非常专业化地实施研判,只有借助其他部门的力量。其实,这种研判总体上还是体制内的研判,专家学者、人民群众以及第三方参与程度还不够,这种主体的单一性制约了研判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下一步应研究如何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基础上,既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主导作用,又有效调动相关利益群体及专家学者、第三方的参与积极性,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研判机制,适当提高相关利益群体在评估中的权重。必要时还可以把一些前期的研判内容委托给资质好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来做,组织部门做好对它们的监控,最后对研判结果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解决组织部门人手缺乏的问题,又可以保证研判结果的可信度和体现组织部门的权威。
  (三)指标体系方面
  目前的分析研判指标体系在全面性、针对性、科学性、操作性上还有待深化,过程指标、现代指标及负面指标的运用不足。下一步需要研究体现党委领导班子工作过程的行为、态度、投入等过程指标,以及廉洁自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负面指标。研究开发这些指标时,既要结合部门的职能特点,又要体现党委领导班子建设的本质要求;既要紧密结合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又要区别于现有的目标考核、绩效考核和公务员考核。
  (四)方式方法方面
  目前的研判方式多是走访、座谈等定性方法,这根源于党委领导班子分析研判对象的复杂性,同时也是各级组织部门提高研判可行性的客观选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光靠定性研判方法远远不够,必须做到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为此,需要在下一步的推进过程中,深化功能结构模型的研究,运用回归分析、统计等数理方法。比如,在分析研判指标的确定过程中采用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的测量法,在分析研判指标权重的确定过程中采取定量统计法、专家评定法、比较平均法、对偶比较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
  (五)结果的再研判方面
  现在对研判结果的使用一般都是直接拿来用,缺乏对研判结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研判结果进行再研判,制约了研判结果的效用。同时,研判结果的使用多数还停留在党委领导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