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8月中期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隐喻表达及其哲学内涵/黄兴运 李一枝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黄兴运 李一枝 日期:2018-08-31 16:34:19
电的“高压线”而非“稻草人”,要常怀敬畏之心,切莫伸手乱摸,“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二)作风建设与“钉钉子”之喻
  党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习近平在谈治国理政时提出,“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2]。因此,在2014年的两会上,习近平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在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方面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要有的放矢、保持专注,张弛有度、一鼓作气,作风建设才能取得新成效。“钉钉子”需要真功夫、精功夫,要一锤接一锤,锤锤有力,才能把钉子打紧打牢;干工作也需要真功夫、精功夫,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因此,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一心为民,把作风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在接受工作时“有令必行”,在处理工作时“行必有效”,唯有如此,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情才会有着落、有保障。人民群众才能真真切切看到变化,看到希望,得到实惠,感受幸福。
  (三)脱贫致富与“盆景”之喻
  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共享小康,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要下真功夫,付出真行动,来不得半点虚假。在2015年的两会上,习近平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语重心长地说,扶贫开展要扶真贫、真扶贫,少花心思搞“盆景”,多花心思办实事。“盆景”仅供观赏,“盆景”式扶贫,实质是“面子工程”,华而不实。因此,扶贫要的不是表面文章,而是真真正正让国家扶贫政策落到实处;扶贫要的不是汇报时粉饰太平的虚假政绩,而是让老百姓真的富起来、乐起来。“盆景”式扶贫的心思不可有,真抓实干的精神才可贵。
  (四)政治生态与树木管理之喻
  党内出现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侵蚀了党的健康肌肤,腐蚀了党员的理想信念,恶化了党的政治生态,必须认真对待。在2015年的两会上,习近平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努力改造好政治生态环境,下大决心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诫。对于已烂到根的树木,要毫不犹豫彻底拔除。对于“病树”和“歪树”,则需要正其主干,剪其病枝,使之恢复挺拔,恢复生机。唯有如此,领导干部的队伍才能经得住暴风骤雨的考验,永葆生机。
  (五)扶贫攻坚与“攻城拔寨”之喻
  习近平是一位战略家,也是一位实干家。满怀信心,真抓实干,既是习近平从基层到中央长期实践的真实反映,也是他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要求。在2016年的两会上,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关键时期。经过各级干部群众的长期努力,很多地方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旧貌换了新颜。扶贫攻坚的爬坡过坎阶段已经过去,剩下的是坚固的堡垒。艰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越是艰难,越能显示领导干部的赤诚之心、为民之心。同时,越是艰难的时刻,离曙光就越近。因此,艰难时刻,只要领导干部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焕发“攻城拔寨”的气概,脱贫攻坚就能取得圆满胜利。
  (六)保护生态与人体生命之喻
  经过近七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现代化建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