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3月中期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域下“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路径/周进萍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周进萍 日期:2018-04-03 16:04:03
社会治理共享的启示在于:任何人都不应该被排除在社会之外,社会弱势群体更应该被关注;社会的真正财富比物质财富更加广泛;需要发展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新形式,以建立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和政治结构。
  三、现实困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面临的挑战
  在理想状态下,一个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将作为另一个相关者的回报,通过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调整,一个贡献和回报之间的非稳定平衡将会形成。从前文分析来看,理想类型中“共建共治共享”应当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基于权利、责任、利益平衡基础上的动态平衡,实践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利益分配机制是否足够公平,能够让所有利益相关者满意,这是社会治理“共建共治”的动力;二是利益相关者合作分工机制是否足够有效,达到最优的治理效果,这是社会治理“共享”的基础;三是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责任是否平衡,这是“共建共治共享”可持续动态平衡的保障。而从现实状况来看,社会治理利益难相关、不相关甚至负相关,以及利益相关者难合作甚至不合作是“共建共治共享”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公平困境:利益难相关甚至负相关
  社会治理利益相关者之间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在通过建立社会及其相互协作以增加利益这一点上,具有互相一致的利害关系。但是,社会总体获得的利益如何分配给每一个利益相关者,就形成了差异化、冲突化甚至对立化诉求。
  一是物质利益不均衡。虽然共享不仅仅是物质利益的共享,更不是成果的平均分配,但收入分配、家庭资产、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鸿沟愈来愈大,尤其是以房产为代表的财产差距已经远远超过了收入差距。经济社会地位的巨大差异导致社会公众普遍存在阶层焦虑,期待社会有更强的流动性,消除利益固化,给更多人足够的上升空间。
  二是社会心态失衡。从绝对水平来看,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物质财富和社会权利都是在逐步增长的,但是由于方法不适当、需求回应不精准、权力运作参与过少等,造成人民获得感不足。在相对剥夺视角下,人人都可以认为自己不属于受益者,因为总有更大的受益者,并且许多人认为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政府。也正因为此,理应属于确定型的利益相关者容易转化为非利益相关者,甚至产生危险的利益相关者。
  三是刚性利益冲突。随着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相应的利益冲突也不断增加,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很难将责任完全归结于单一的个体或组织,利益冲突成为刚性矛盾,包括个体利益之间的冲突、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冲突、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的冲突等。社会成员经常面临最大化个人利益还是最大化集体利益的选择,很容易因个人的短期理性而导致长期、集体受损,这种社会困境的典型代表就是“邻避困境”。
  (二)效率困境:利益相关者难合作甚至不合作
  一是利益相关者地位不对等。政府凭借巨大的行政资源优势和独有的行政强制权力往往居于主导地位,对公共事务的治理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在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中,社会组织既希望获得更多的权利与发展空间,又十分依赖政府的资源与扶持,契约合作精神并未真正得到落实。
  二是利益相关者合作规范不足。市场力量是社会治理“共建”不
[1][2][3][4][5][6][7]